小学新闻:小学语文老师教研小论文 给习作插上一双灵动的翅膀
来源:
2021-08-05 19:22:14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新课标》指出:“写作与阅读既各成体系,又相辅相成。阅读部分中的阅读材料可作为写作训练的范例,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然而,小学生因为阅历不丰富,积累不够,技巧也不得法,所以写起作文较为困难。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孩子们要进入习作,就先要有一定的积累和准备。犹如盖房子,必须事先准备好材料。为此,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希望能给孩子的习作插上一双灵动的翅膀,让他们能够自由地翱翔!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从同类文的阅读中引导学生习作。让孩子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借助名家名段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第一单元是一组关于“触摸大自然”为主题的文章。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感受美丽的大自然秀丽的风景。这一组课文共同的特点是作者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奇特的想象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充满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以《山中访友》为例,我们紧扣文中运用想象和修辞的语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句话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又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作者还采用排比、拟人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
接着让学生找出其它三篇课文中有关运用修辞的句子。如,“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是描写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通过对这一组课文的阅读,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和修辞的美妙。有了这样的阅读铺垫,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时的观察,运用同样的写法表达出来,学生的自主练习就变得生动活泼。
崔峦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我们课题组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给孩子一个肩膀,希望他们看得更远,更希望他们通过学习能给自己的习作插上一双翅膀,早一天能在写作天地中自由翱翔!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