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教研论文 多举措缔造幸福的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
2021-08-05 20:05:57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才能在劳动中呈现光辉与人性的魅力。幸福是什么?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就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一、小学幸福语文课堂的内涵
什么是小学幸福语文课堂?幸福语文课堂是以小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的有效引导为抓手,教学过程愉悦、灵动、唯美,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创新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达到最大化,小学生既学到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又提升学习思维能力,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共同体验到幸福和快乐。它是继新课改背景下“和谐课堂”、“高效课堂”、“优质课堂”等教学样态出现在课堂教学舞台后应运而生的课堂建设概念。幸福课堂就是指师生在共同的幸福期待、幸福创造、幸福回归的过程中感受“教”与“学”愉快体验的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渴求被满足或者部分满足时,人就会产生幸福感。同样,幸福语文课堂的产生是基于师生共同的幸福期待而生成的。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小学生期待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感官上的愉悦,享受思考、探究的快乐。幸福语文课堂的构建不能将小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定位于一个阶段性的的结果上,而是要关注师生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幸福。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感受到人格的尊重,在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到自我目标实现的快乐。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笔者调查发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幸福感存在明显的缺失,具体体现为:
1.老师任教的自信心不足
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以及对任教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师课
堂幸福感的评价。认同并愿意从事相应学科的教学工作,这是教师获取课堂幸福感的基本要求。调查数据显示,占39.12%的语文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困难在于师资的严重缺乏,占43.24%语文教师表示“语文专业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是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科目任教的认同感和主观意愿的违背产生的自信心不足和危机感,是导致教师课堂教学幸福感不强的主要原因。
2.教师付出与获取偏差大
小学生的幸福成长是教师的幸福追求,小学生学业的进步、情感的成长、个性的发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获幸福的重要原因。教师的课堂幸福感的获取直接来源于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能够从小学生的身上的得到积极体现。在对海州区农村8所小学1500名小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及“你学习语文主要是为了什么”时,有占89%的被调查小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学校而学习语文的,这种学习动机的偏差和语文学习情感的被动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陷入困境,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得不到家长应有的重视,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表现不佳,这与任教语文的教师在语文教学环境较为困难的条件下付出的努力是存在着较大偏差的。
3.小学生课堂幸福感状况
小学生课堂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主观幸福感的获得,即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之前、之中及评价之后达到智识和情感成长体验的一种满足。农村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开设主要目的是在识字教学的同时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多小学生课堂幸福感的缺失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无趣,小学生对课堂语文氛围的积极评价越来越低。小学生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消极情感体验越多,幸福体验就越少。教、学手段、方法落后、单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应该采用听、说、读、写的方法,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然而,现实课堂中教学手段、方法的落后、单一,还有教师过于严厉,会让小学生形成紧张、胆怯等消极情绪,导致注意力涣散,而注意力的涣散又会让教师通过“权威”来保障教学目标的完成。这样形成不良循环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紧张与不和谐。
三、多举措缔造幸福的小学语文课堂
1.和谐民主,为幸福语文课堂奠基
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十分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小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小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情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传统的“教师中心”、“知识本位”的思想导致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关系失衡,学生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这样的课堂人际关系当然不能形成真正的和谐。只有课堂充满平等、民主的精神气息,小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心理安全与精神舒展,师生才能进行一种积极的、融洽的、持久的沟通理解,课堂才能呈现和谐、愉快的氛围。
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自始至终保持充沛的教学激情,注重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表情丰富面带笑容,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逐渐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道路上的一个有力的依靠,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了一种彰显和谐、倾注关爱的“生命课堂”。理解是尊重的基础,对小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才能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更新理念,让教学活具有艺术
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要真正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艺术无疑是必修课。因此,要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并努力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逐步使自己具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使每个层次、每个类别的小学生在下课的时候都能这样说:“上了今天的课,我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笔者认为,要设计出一项有价值的活动任务,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小学生需要分析,切实了解小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否则,教师设计的活动任务,小学生要么不想完成,要么不能完成,要么没有完成的必要。由此可见,了解和搜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小学生身置具体的语言环境。
3.立足教材,从“书本”走向“生活”
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文本。新课程标准倡导跳出文本,但倡导跳出文本并不是不要文本,跳出文本首先是基于文本。它要求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中,以教材为框架,以小学生面临的实际为内容,以教室为舞台,让小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去构建对语文的理解。
那么,如何从“书本语文”走向”“生活语文”呢?笔者认为,联系实际,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进行情境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课堂情境教学充分遵循现代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体验性的学习方法,它是现代小学生小学生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来贴近小学生生活,有利于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小学生不仅要动脑思考,而且要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口说话、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全身心地感悟学习和创造生活。总之,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它贴近小学生生活,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可以促进小学生活泼而主动地发展。
4.走进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能够使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并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表现出巨大的学习热情。课堂上你听、我读、死记硬背,久而久之,一定就会有不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感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渐渐消退。所以我们教师要利用新教材丰富的语言材料,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可以以讨论、图片或电影等灵活多变的形式,不断激发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调动小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让小学生口到、手到、脑到、心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小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既让小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受到了潜移默化的语言训练。游戏是人类的本能和动力机之一,课堂上适当运用游戏的方式,可以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从而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我在带小学生学语文时就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孩子们都很乐意参与,不知不觉就喜欢上语文课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各种竞赛。小学生们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个个都争先恐后的积极参与,大家你追我赶,比赛一定很激烈!
5.鼓励评价,活跃语文课堂的情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是的,学习最大的快乐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成功的学习再受到教师的表扬,能推动小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因为,在对任何一个小学生进行评价时,切不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评价中老师应用深情的赞许或是热情的鼓励,以巩固提高学习兴趣。事实证明,通过各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减轻小学生负担。教师必须在“解惑”多下功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小学生去解决知识症结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识。从课堂效果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使之发自内心地渴学、乐学,小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和幸福感就会越来越浓。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幸福的课堂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理念。有了对这种幸福课堂的认识,何愁我们的课堂不幸福,何愁我们的教育不幸福,何愁我们的学生不幸福?让我们继续努力,让幸福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