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火箭发射失败,卫星未入轨,原因在调查,中国已经背锅
8月12号印度运载火箭发射侦查卫星失败。失败的原因,是由于火箭的第3级未按程序点火。
火箭本应该把这颗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然后再依靠卫星上的火箭发动机进入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
该卫星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相当于美国的国家宇航局NASA),研制的同步地球轨道侦查卫星,使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进行拍摄,最高分辨率为50米,最小分辨率为1.5公里。
这颗卫星可能是印度的第1颗同步轨道军用侦察卫星。按照印度的说法,这颗卫星用于边境的国土资源普查。
该卫星从2017年开始研制,整个过程中一波三折,原定于2020年发射设计寿命7年,由于新冠状病毒肺炎在印度的蔓延,结果推迟到今年。
用于发射卫星的GSLV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共发射14次,失败4次。这个失败概率还是比较高的,这符合印度的特点。
印度是一个经济大国,人口大国。虽然印度不缺科学家,但是缺科学技术,这使得印度在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开发方面,不断遇到挫折。
使用英语的印度,与西方世界接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印度出现一些非常优秀的科学家,比如说拉马努金、玻色、钱德拉赛卡等等。拉马努金被誉为高维度智慧向人类传递信息的使者,而钱德拉赛卡曾经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老师。
理论上说科学和技术是孪生子,但是印度这个国家却缺乏工业技术。
西方国家对于印度进口设备以及敏感元器件没有限制,所以印度的政策就是买买买买买。
和中国不一样,印度的航天工业是从买国外的火箭发动机组装起家的。
原来印度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载火箭,上面的发动机全部都是国外的,现在的第3级发动机换成了自己研制的氢氧火箭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除了用于返回式火箭以外,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对工艺的要求没有航空发动机这么严格。像航空发动机这种需要重复使用的,对工艺、工作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工业品,印度是开发不出来的。
印度搞过自己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一款中推力的卡弗里发动机,搞了20多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原本打算用于装配自己研制的光辉战斗机,结果现在光辉战斗机仍然要使用美国F18a上面的发动机。
因为能够使用较多的国产化部件,所以印度在太空探索方面是寄予厚望的。
印度的航天产业,也是能够与印度大国梦相匹配的,为数不多的产业之一。
看到咱们中国发射嫦娥卫星登月,印度是非常希望跟中国相比较。
所以印度也发射了两颗探月卫星,月船1号和月船2号。月船1号是正确进入月球轨道,当然这个对于印度来说难度不是特别高。
接下来月船2号也是正确的进入了月球轨道,但是月船2号的目标是要在月球表面上软着陆,结果是在距离月球表面2公里的时候坠毁了。
印度航天产业的一大缺陷,缺乏系统集成和系统整合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没有进行过国家工业化,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产业链。
印度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沿袭了英国人留下来的制度,但是英国人当时设计的教育制度主要是为了培养东印度公司的律师、会计师等文职人员。
除了印度理工大学以外,印度没有什么好的理科大学。印度不缺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但是严重缺乏工程师,尤其是工业制造与设计方面。
而且由于种姓制度的存在,印度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等级制度是普及义务教育以及国家工业化的天敌。
我们知道,世界上工业革命最开始是在英国发生的。英国拥有遍布全球的海外殖民地,拥有世界上最优良的港口和最强大的海军,可以说几乎拥有无尽的实力。
但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德国突然噌的一下窜上来,成为在工业实力上碾压英国和法国的存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德国是世界上第1个搞义务教育的国家。长期无差别的义务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
所以德国敢打一战,一战失败了以后还敢打二战,这都是有原因的。
由于印度存在严格的种姓制度,所以虽然国家颁布了相应的义务教育法,但是实际上是很难普及的。
印度的文盲率非常高,到2019年印度只普及了小学三年教育。
虽然有庞大的人口以及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很无奈,印度缺乏产业工人群体以及工程师群体。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虽然印度没有经历过二战的破坏,也继承了英国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基础设施,但是印度缺乏工业化的人力基础。
也就是这个原因,印度的航空航天一直都自信又乐观。
印度火箭出了问题,大概率应该是自产的火箭发动机出了问题。
虽然没有形成最终的调查结论,但是印度的网友现在已经开始给发射失败找背锅的,当然这个背锅的毫无疑问就是中国,他们说中国用激光或者是什么通信干扰设施,干扰了印度的火箭。
这种乐观自信是优点,估计印度可以长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