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资讯 >

人民币汇率暴涨,央行出手干预,降准降息临近?

2022-09-18 05:15:14 来源: 用户: 

最近人民币的走势格外凌厉,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开门红,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高飙升逾1000点,达到了目前6.6906。从离岸汇率来看,一路从今年5月27日的起,上涨到目前的6.6791,人民币累计飙升超过5000点。人民币为何在此间会出现大幅度升值,后续有关部门是否会采取干预措施?

人民币近期大幅的升值,是有其客观推动力的,我总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对美国大选结果的预期。从目前两党候选人的支持率来看,民主党候选人拜登领先特朗普支持率5-6个百分点。不出意外的话,拜登当选总统基本没有悬念了。市场普遍预测,如果拜登当选下一届总统,会采取较大力度修正特朗普的措施,也别是会采取行动缓和中美关系,比如降低甚至取消对中国商品的高额关税。如果拜登是一个理性的领袖,包括他想上台就有所作为,修正特朗普的偏激政策,缓和中美乃至全球经贸关系,为美国经济复苏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当然是不二的明智选择,也会成为立竿见影的有效政举。在这种预期之下,自然会提升对人民币升值的乐观预期。

其次是美国继续放水引发资金避险情绪。尽管新一轮的经济纾困政策继续暂时搁置,但市场都看得很清楚,这个新的救助计划出台是迟早的事情,而且总额一定在2万亿美金以上。一方面还需要财政刺激和纾困,一方面美国国债总额超过27万亿美金了,但是经济复苏的道路依然十分迷茫而漫长。美元的继续大放水,包括接近于零的美元利率,其他经济体也都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而中国没有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目前基本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使得中国资产本身具有较好投资收益。就拿10年期国债比较,买中国国债可获约3.1%的收益;而美国同类债券的收益不到0.8%。这种息差自然会引发全球资金涌向货币政策相对稳健的中国,从而推升人民币价格。

第三,中国是全球经济低迷中的最大亮点。二季度中国GPD增长3.2%,是全球经济体中为数不多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国内外机构纷纷预测,中国三季度GDP增长有望超过5%,而全年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6%左右。这是中国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的福报,也是证明中国体制优越性的重大体现,而这种经济复苏的情况,成了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衰退中的靓丽风景线,自然会吸全球引资金加速涌入中国市场,从而拉升人民币汇率。

与此同时,近期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也和世界各国对人民币国际储备需求的增加,以及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央行没有对汇率市场采取干预措施有关。

人民币的短期升值,有利于外汇收支平衡,有利于慢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给国内货币政策的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汇率环境。但是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度升值,就会出现负面效应。

一方面人民币快速升值,有可能会吸引热钱加速流入中国资产市场,推升国内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比如股市和房地产有可能出现不正常的快速上涨,加大形成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节前第一个股市交易日,北上资金净流入100多亿元,都是这些现象的管窥踪迹。

同时,人民币升值6%,已经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如果继续大幅度升值,势必影响我国出出口贸易产业。因此,需要重视和客观看待近期人民币凌厉的升值势头,采取必要干预措施,熨平市场波动。

实际上央行已经采取了措施,迅速发布了一则通知,自从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至0。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到零,能够降低企业和个人远期购买外汇的成本,增加对远期外汇的需求,客观上会推动卖出人民币买入外汇,等于增加了人民币的供给,从而抑制人民币单边升值,引导人民币进入双向震荡波动区间。

如果这个措施不能有效抑制人民币快速单边升值,央行很有可能采取其他措施。比如通过增加供给,支持中资金融机构,在香港离岸市场大规模出售人民币。而从根本上来说,也有可能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来释放人民币流动性,包括采取降息的措施,缩减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息差,减少境外资本的大规模流入。

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处于非常主动,非常有利的位势,中国的经济也进入一个良性复苏阶段。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内部的改革与转型;但不能忽视来自国际市场黑天鹅和蝴蝶效应。对经济和金融的冲击与影响。因此,对人民币快速升值保持警惕,并采取有预见性的干预,才能为进一步解决好国内问题,创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