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资讯 >

100米短跑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快?苏炳添自己说了6个真相

2022-09-21 18:57:10 来源: 用户: 

来源:视觉中国

导语:8月1日,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又以9秒98的成绩排名第六,创造了历史!

2019年,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体育科学》刊文,系统解释了中国在男子100m项目快速进步的原因。

作者/ 苏炳添等 编辑/ 陈晓平

2010-2018年,我国男子100 m短跑最好成绩由10.21 s提高至9.91 s,9年间呈上升趋势。

截至2018年,中国男子100 m短跑的全国纪录是苏炳添创造的9.91 s,该成绩平亚洲纪录,在2018年世界100 m成绩中排名第五,在人类100 m短跑历史上排名36位。

中国男子100 m短跑取得的优异成绩,颠覆了“身体条件不适合”等传统认知。在深入100 m短跑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从运动员视角,提出了跻身世界前列的6点原因。

科学化训练

所谓科学化训练理念,是指符合专项竞技能力发展规律、人体生理机能状态变化规律和运动员个人特点的训练理念。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科学化训练程度最高的国家,苏炳添的现任教练Randy Huntington,谢震业和韦永丽的现任教练Rana Reider,均是来自美国的著名教练员。

Randy Huntington和Rana Reider都是典型的“科研型教练”,他俩的整体训练思路是: 以“冠军模型”为指导,通过高科技仪器和设备对运动员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据此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良性团队竞争

根据男子短跑的实际情况,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采取“大团队良竞争”的管理模式,以充分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活力,提高训练水平。

例如,在男子100 m短跑中,大批成绩相近的优秀运动员,共同集中训练,极大刺激了运动员个体提升运动成绩的主观内在要求,运动员在主动打破“成绩均衡”的状态中,不断提升训练质量,通过国内外比赛检验训练成果,并选拔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

自2010年以来,我国男子100 m短跑年度前3名的最好成绩,均呈现提高趋势,2018年前2名成绩都在10 s内,良性团队竞争模式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涌现出苏炳添、张培萌、谢震业、莫有雪等高水平运动员。

“接力促单项”

2010年,中国短跑常设了短跑国家队,主要目标是,通过全队集中训练促进4 100 m接力取得好成绩。

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明确了“接力促单项”策略,目的是在促进4 100 m接力的同时,带动个人项目成绩的提高。

自“接力促单项”策略实施后,中国男子接力队年度最好成绩稳定在39 s以内,世界排名达第4名; 中国运动员个人年度最好成绩稳定在10.25 s以内。

“接力促单项”策略发挥巨大作用的原因可能是:

1)短跑项目 (4 100 m接力、100 m、200 m) 得到各方重视,支持力度加大,为中国男子100 m短跑运动员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2)为保证4 100 m接力取得优异成绩,一般要配备4 6名运动员组成接力队,这使得我国短跑运动员得到了高水平的训练,同时,接力队高频率参加高水平国际赛事,使得运动员得到了高质量的参赛锻炼;

3)从训练方式和方法看,接力训练相对于单项训练手段更为灵活,运动员从中可以得到更多的经验体会。

“走出去,请进来”

2010年以来,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对短跑项目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方针,以加强短跑项目与世界的交流融合。

“走出去”主要包括训练和参赛两个方面,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把国内优秀运动员送到国外训练营,通过更为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式提升竞技水平。

例如,苏炳添于2015年底,赴美国佛罗里达州进行冬训3个月,在2016年2月的纽约史坦顿岛邀请赛60 m比赛中,以6.53 s的成绩第9次突破6.60 s,又于3月的室内世锦赛60 m比赛中以6.54 s获得第5名。

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从2005年开始,尽可能把具备一定水平、有可能在大赛中进入决赛取得名次的运动员,派出去参加国际比赛,以锻炼心理素质并积累大赛经验。

“请进来”主要包括聘请国际优秀高水平外籍教练员及其团队到中国来,传授经验并带队训练。同时,在科研保障和训练设备等方面加大引进力度。

训练保障体系

近年来,中国田径协会逐步完善了短跑训练保障系统,建立了由主教练负责,包括助理教练、科研、体能师、物理治疗师、按摩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在内的复合型训练团队,并为复合型团队配备了先进的训练、科研、理疗和康复仪器和设备。

除了北京的训练基地外,中国田径协会还在南京、深圳、昆明、Bradenton(IMG学院) 、Jacksonville、Los Angeles、Phoenix等地,建立了多个短跑训练基地,训练基地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配套设施齐全,满足了运动员适应不同气候变化和不同比赛环境的需要。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住宿、交通、饮食、营养、康复、医疗等方面均有专人进行管理和协调,且所有费用均由国家承担。在保障运动员赴国外参赛方面,临时聘用康复师等为运动员提供保障。

注重运动员素质

较之过去的短跑运动员,新时代中国短跑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得到了大幅提高。国家体育总局人力中心,每年都会举办多期针对运动员的英语培训班,苏炳添、谢震业、韦永丽等运动员都长年参加培训。

基础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加快和加深运动员对训练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外语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运动员与国外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运动员的自信心和适应国外高水平比赛环境的能力。

以苏炳添为例,“脚踝下压”“手臂摆臂技术”等优化调整,正是不断在训练比赛中学习总结而逐步形成的。

中国男子100 m 短跑的发展经验表明,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院所、企业的协同合作,以及高水平外籍教练团队的加入,是成绩大幅提升的重要条件,充分体现出中国竞技体育海纳百川的开放自信。

之所以不断取得突破,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进步所形成的中国力量,这正是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自信生成的根本依托。

(本文有删减,标题为编辑所加)

来源/《体育科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