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韭菜们,在把基金当股票炒
蚂蚁金服快要上市了,周末的时候我就看看相关的资讯,万万没想到,割韭菜已经割到这幅田地了。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最优质的的资产是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
早些年的时候,马云使了个坏,将支付宝,或者说蚂蚁金服剥离出了阿里巴巴的体系。
这个事,阿里巴巴的外资股东是一致反对的。甚至造成大股东雅虎在美国被投资者起诉。
而美团的创始人王兴也在公开场合称马云是个骗子,是个不守信用的人。
这个瓜就留给大家自己去吃了,我们回到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近期发布了招股书,我总结下就是大割四方,割银行,割机构,割散户。
我把招股书放在原文阅读里面了,可以自取。
今天我们只谈蚂蚁金服是如何割散户的。
2020年上半年,蚂蚁的理财规模是40986亿,利润112.83亿。
按照数据,货币基金的规模占到基金总规模的一半以上。
那么我们计算下蚂蚁金服理财类的AUM年化费率大致在:112.83×(40986÷2)=0.55%。这个数据还是保守的估计。
而我们去看中国零售业务第一的招商银行的报表,有自有理财的前提下除存款外的AUM年化费率只有不到0.4%。
而大家要知道,支付宝上的基金可是打1折的,而在招商银行买基金可是不打折的。一般基金都是1.5%的申购费,在支付宝是0.15%。
而基金公司分给支付宝的额外收益,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高于招商银行自有理财的。
那么最后只能推导出一个结果:支付宝的韭菜们,在把基金当股票炒。
当年支付宝将货币基金投向了公众的视野,开启了全民理财的时代。
然而随着央行的一再放水,货币基金的收益从曾经的6%+跌到了现在只有1.6%左右。
这样的收益率自然是不够看了,韭菜们就把目光投向了权益类基金。
而支付宝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投资需求,从2016年开始,就有意识地发布各种活动,只要就是发红包,吸引大家进行基金投资,形成用户习惯。
随着用户量越来越大,业务种类越来越多,蚂蚁直接做了一个蚂蚁财富单独的APP,将理财功能彻底从支付宝中脱离出来,让大家一站式理财(哦不,是一站式割韭菜)。
自从和且慢还有天天基金合作以后,我就把在支付宝的资产慢慢全部转到这两个平台上去了。
与这两个平台不同,还有其他渠道购买基金前要做风险等级测试,提供风险告知书等。而支付宝基本省略这些步骤,只是在刚开始购买基金时有个类似风险需要自己评估的提示。
支付宝也不会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不同,对投资者进行不同基金的推荐。
哪个基金收益高就推荐哪个。收益高的基金,韭菜们看了以后才会两眼放光,才会有冲动购买。至于风险,反正蚂蚁已经免责了。
所以,支付宝在卖基金的时候,完全是以自身企业利益为唯一准则的。
至于韭菜们是亏是赚,那都和支付宝没有关系。
我曾经写过一个文章,让大家尽量使用支付宝以外的平台购买基金。千万不要让一家独大,否则滴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你反观且慢,同样是卖基金,却把投资者教育也要做到位,这可能就是差距吧。
一个良性的循环是什么?
是你让投资者赚钱了,投资者投入更多的钱给你,你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而如果是杀鸡取卵,支付宝将第一代韭菜割完以后就只能割第二代,割完第二代再割第三代,总有割完的一天吧。
再重申一下,买基金不是赌博,是投资,不是一夜暴富。
比卖基金割韭菜更狠的是花呗和借呗,花式割韭菜。我今天就不继续写了,你们看看阅读原文里面的招股书就知道有多挣钱了,连着银行机构一起割。
年轻人,珍爱生命,远离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