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资讯 >

世界列强尼泊尔——近代第二个与大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

2022-09-22 11:09:07 来源: 用户: 

尼泊尔,一个很多人都不熟悉的小国(尼泊尔军刀可能知名度更高点),国土面积不到1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0万,偏居于喜马拉雅山脉一侧,直到现在仍是世界上最贫穷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尼泊尔

然而就是这样的蕞尔小国,在19世纪中叶之时,竟然敢于大胆进军入侵当时东亚第一大国,名义上的东亚第一强国,拥有超过4亿国民的大清王朝,然而战争的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

历史上的尼泊尔也曾是清朝的藩属国,1814年,英国驻印总督为了夺取尼泊尔的平原地区,从本土和殖民地集结了25000多人的大军,分五路进攻尼泊尔。尼泊尔也组织了12000多人进行抵抗,同时不断地向清廷上书请求支援。奈何当时的清朝已日落西山,无力发兵增援。

尼泊尔

英军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尼泊尔军,迫使尼泊尔求和。双方于12月签订《苏高利条约》,尼泊尔将锡金(包括大吉岭)、库马盎、加瓦尔在内的将近三分之一的领土割让给了英属印度。

这场战争的失败让尼泊尔看到了清王朝的外强中干,虚有其表,也激起了尼泊尔“廓尔喀王朝”对清王朝的反叛之心。

19世纪末廓尔喀士兵

1855年,眼见清朝深陷太平天国战争的泥潭,尼泊尔廓尔喀王朝主动越过边境,翻越终年积雪的喜马拉雅山脉,入侵西藏阿里地区,西藏政府依赖本地藏军坚决抵抗,双方周旋一年多时间。

英勇的藏地男儿,保卫家国,生死无惧。多以大刀、“ 吾多”( 牛毛制的抛石鞭子, 可将鸡蛋大小的石子甩出100-200米左右)为武器,粗制的火绳枪数量也极少,装备不如已经投靠英人的尼军(14000支火枪、80 门轻炮、24 门大炮)。他们虽然武器粗劣,却舍生忘死。

清末藏族士兵

而当时的清政府正集中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唯恐战事扩大影响自己的统治,因而急于息事宁人以结束战事,遂命驻藏大臣出面调解,令藏人不准抵抗,与尼泊尔媾和。(可笑么!大清国出卖西藏真是出卖的堂而皇之!)

1856年3月24日(咸丰六年二月二十八),在驻藏大臣赫特贺的调解下,西藏噶厦政府(别问我为何是西藏地方政府而不是清政府,你懂的!)与尼泊尔廓尔喀王朝在拉萨签订《藏尼条约》。

《藏尼条约》

该条约包括以下不平等内容:

1.西藏每年付给廓尔喀政府一万卢比。

2.西藏对廓尔喀商民不抽各种税项。

3.西藏和廓尔喀互换战争中的俘虏和财物。

4.廓尔喀可以派一个高级官员驻扎拉萨。

5.西藏民和廓尔喀民如有争讼,双方官员会审;拉萨辖区内的廓尔喀商民或加德满都回民如有争讼,西藏官员无权审讯。

......

条约规定尼人在藏享有“代表权”、“治外法权”、“会审权”、“直接交涉权”与“驻兵权”,尼人在藏经商有免除商税、路税及其它各税的“经商特权”。此外,尼泊尔在西藏还享有文化等方面特权,如尼驻拉萨代表处办有学校、在拉萨设有医院等。同时,尼牧民在藏民草场随意放牧吃草,不给藏民草钱,尼侨在藏所享有的“永租权”等等。

西藏政区图

该条约是19世纪清政府直接导演的有关西藏地区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桩耻辱),同时也是清朝在西藏执行妥协退让的投降主义政策的一个开端(此后满清政府对西藏被入侵一直是无所作为)。这给清朝在西藏人心的争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布达拉宫

由于1856年签订的《藏尼条约》早于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所以从时间上看,尼泊尔有幸成为第二个迫使清廷签下不平等条约的“列强”。

《天津条约》签订

如果说清王朝在战争中先后败于一众西方国家是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尚有情可原的话;那么败给一个落后的内陆小国(英国当时深陷克里米亚战争,并未给尼泊尔什么实质性支援),还被迫与其签订极不平等的条约,就只能用“腐朽”二字来解释其原因了。泱泱华夏,竟落得个人人可欺,人人可踩的可悲处境,想来是如此地令人唏嘘。

19世纪列强侵犯中国的势力范围示意图

正如北语大教授周思源教授所说一样,“没有帝国主义入侵,满清也应该灭亡,也必须灭亡!因为太腐败、太黑暗了!”

周思源教授批判清朝

至于该条约,直到建国以后,在1955年正式与尼泊尔建交,次年与尼方谈判,才废除了该条约的内容,破除了尼泊尔在西藏地区长达100多年的特权压迫。

虽然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侵略,中国也没有损失太多利益,但是却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犯我中华,虽远必诛”的豪气不在,满清统治者只在乎自身统治的稳固,枉顾国家主权。

每一个华夏子孙都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中华民族主权不容侵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