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资讯 >

拼多多连发两次声明撇清关系,极兔快递到底得罪了谁?

2022-09-22 14:09:18 来源: 用户: 

5月8日,拼多多发声明辟谣,表示有营销机构报道的“拼多多对极兔快递政策倾斜”是谣言。

而就在一个月前,拼多多也曾在商家版app发布声明,表示和极兔并无特殊合作关系,也没有投资关系。

好家伙,一个月内就让拼多多接连两次发布声明,也要和极兔撇清关系。

极兔这是得罪了谁?

那说来可就话长了。

一、极兔快递凭空出世

如今电商平台蓬勃发展,网购已经成为当代网友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与之对应的,是各个电商平台和快递的深度绑定。

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谁掌握了价优质优的快递,谁就有可能在电商市场占据更多的话语权。

这也是京东为何花费无数财力,也要自建物流的一大原因。

而诸如淘宝网、拼多多之类的电商平台,则更多地依赖于四通一达构成的快递体系。

除了主打便捷安全的顺风快递,动辄十几二十元,价格偏贵外,“通达系”则在价格市场上保持了一种默契:同城包裹稳定在10元的水平线。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通达系”之间都相安无事,各自保持发展。

但这一切的平衡,都被在2020年突然出现的极兔快递打破了。

极兔快递脱胎于oppo系列,最初只为解决oppo手机在东南亚地区的运输问题。

但没想到的是,随着oppo的快速发展,极兔快递慢慢也有了不小的规模。

这才把视线投入了国内市场。

为了从“通达系”组成的快递王国里分出更多的蛋糕,背靠oppo的极兔快递,2020年3月进入中国后,简单粗暴的选择了“低价”打法。

它打出的同城包裹6元,省外8元的低价策略,一下子就让“通达系”维持了好几年的默契土崩瓦解。

靠着“低价”打法,极兔快递虽然在2020年才进入中国,但它却迅速占领了快递市场。

很多商家和消费者,虽然对极兔快递不熟悉,但在“低价”吸引下,还是选择了更便宜的极兔快递。

极兔快递发展迅猛。

仅仅半年,日单量就达到了600万单。

而当初百世汇通做到这个成绩,用了整整10年。

而到了今年1月份,也就是进入中国10个月后,极兔日单量更是达到了2000万单。

而这是当初中通花费16年才做到的成绩。

面对极兔的凶猛打法,“通达系”在刚开始的措手不及后,也很快选择了回击。

纷纷选择降价。

其中圆通降价幅度最大,同比下降28.28%至2.16元。

二、极兔为何犯众怒?

所谓“低价策略”,说到底,最后拼的也不过是各自资本的雄厚与否。

极兔快递背靠红杉资本和oppo系等多个大佬,自然是不发愁。

但“通达系”们可就苦不堪言。

订单量是增加了,但营收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下降了。

据几家快递的财报显示,“通达系”加上顺丰速运,在1月份的收入普遍下降了2成左右。

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做惯了大佬的“通达系”?

疑似为极兔快递保驾护航的拼多多,就这么被盯上了。

如今的快递市场,网购订单占据了过半的市场份额。

几大主流的电商平台,自然也成了快递商们最大的金主爸爸。

而极兔快递90%以上的订单,都来自于拼多多。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它们之间,有不清不楚的合作关系。

极兔快递似乎也巴不得向外界承认这一点。

今年四月,极兔快递部分网点,还向商家传递:拼多多发货使用极兔快递可免除虚假发货相关处罚等信息。

让拼多多的商家们,可劲儿地用极兔发货。

但极兔虽然凶猛,始终还属于初生幼兔。

拼多多可不敢为它得罪整个“通达系”。

这才是极兔扰乱“通达系”市场,犯了众怒后,拼多多极力撇清关系的重要原因。

三、“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

“价格战”就是一场持久战,拼的是各自的实力。

虽然短期上来说对用户有利,但却是不利于市场平稳发展的。

为了打好“价格战”,就会出现订单增加,营收减少的情况。

快递站点和快递员工作明明是更累了,收入却是直接减少了。

去年9月,央视就曾报道过,有快递员吐槽说,他的到手派件费已降至4毛钱/件,扣除各种费用,一单也才挣2.5毛。

也就是说即便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派送200单,一个月的派单收入也不过1500元。

长此以往,为了挣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要不就是快递公司尽可能减少发货成本,压榨包装费用和快递员工资。

要不就是快递员为了节省时间,集中定点派送,最终为此买单的,仍然是消费者。

接受了粗糙服务的消费者,自然也有可能选择拒绝快递。

“价格战”打到最后,很可能又是一场快递公司和消费者的较量。

谁也讨不了好。

因此,不管是极兔快递还是“通达系”,想要在这个庞大的快递王国中抢占市场,真正要做的并不是用低价打败对方,而是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真正良性的市场竞争,并不是用雄厚的资金实力把对方逼得无路可退,而是靠过硬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景行行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