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资讯 >

全国多地限电,为什么?

2022-09-23 01:00:13 来源: 用户: 

最近,全国多地开启了限电模式。山东、江苏、广东等地,纷纷上马了限电措施,很多企业的生产因此受到了影响。

粉丝群里的小伙伴跑来问我:老师,老师,国家为什么要限电呢?

目前,对于这件事,很多公众号都从制造业企业无序竞争的角度入手,说在疫情之下,海外的订单不断涌来,导致企业不断加码生产,乃至于低端产能不断扩大。

同时,因为企业的产能不断扩大,为了竞争国际订单,导致国内的企业不断压价,乃至于出现了亏本接单的情况。这与我们要向美国输入通胀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所以,国家出手限电,是为了给美国点颜色看看。

对于这样的分析,各位看看就好了,不可全信。

我的分析素来是与众不同的,因为我总是掌握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信息。所以,我总是能看透“新闻”背后的“新闻”。

想要看透“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朋友们,请给我点个关注。下次看懂“新闻”,就找我。

回归正题。为什么这次国家要限电呢?这里我来给一个短线分析。中长线分析下次找机会再说。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些信息。

第一条信息。

据报道,2021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18.07万亿,比去年同期增长27.1%,其中出口9.85万亿,同比增长28.1%。

第二条信息。

央行宣布: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把这样两条信息放在一起看,我不知道各位小伙伴看懂了没有?反正我是看得津津有味。

要看懂“新闻”背后的“新闻”,就需要一些特别的信息,外加一些特殊的解读能力。

没看懂的小伙伴不要急,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国际订单来中国后,中国企业会投入生产。但是,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很多订单是没有付定金的,或者只付了30%以下的定金。

无论付没付定金,这笔钱都cover不掉中国企业的原始成本。如果这时国际贸易通道是很顺畅的,那么,按照预想,中国企业一生产出来货物,就可以快速装船运到外国,然后在一个月或更长一些的时间里左右拿到货款。

那么,只要企业有一笔原始资金,就可以让整个盘子转起来。先自己垫付资金,开足马力生产,再把货运出去。在等待货款到位的同时,再垫付一笔资金,维持生产。

但这是理想状况。现在有一个极大的不确定因素。让我们再来看一则消息。

据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与Freightos推出的全球集装箱货运指数显示,截至9月12日,中国/东南亚-北美西海岸和中国/东南亚-北美东海岸的海运价格继续小幅上升,均突破2万美元大关:分别为20586美元/FEU(40英尺标准集装箱)和22173美元/FEU,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上涨500%以上,去年同期价格都在3800多美元。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很多货物因为海运价格上涨,而面临运不出去的风险。

同时,我也向朋友问了一下情况。据他给我提供的内部消息,他们公司的货物大量堆在仓库,已经堆了两个多月的货了。他们老板一直在努力定集装箱,可就是定不到。

你看,很多货物被压在了仓库,并没有进入流转。上面那个盘子就转不起来了。

如果是一家企业如此,那就还行。可现在这是普遍情况。那么做制造业产品无法变相,压在仓库,用一个专业术语来说,这叫“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

你以为这就完了?too young, too naive。

如果老板手里没钱了,货物又运不出去,订单还在不断进来,他该怎么办呢?没错,将资产抵押给银行,然后从银行那里拿贷款,以维持生产。正好,此前央行降准,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下就合拍了。

所以,你看,上面那个原本停留在制造业的风险开始向金融行业蔓延了。众所周知,金融行业是所有产业的根子。金融行业一旦出问题,那中国的经济将会爆发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性风险”。

这个时候,如果国际疫情突然恢复,那些向中国企业下订单的买家纷纷毁约,说:“那些高价货我不要了。我找印度生产更便宜的去。”到那时,我们该怎么办?抱头痛哭吗?

当然不行。所以,为了未雨绸缪,国家开始了限电。这叫懂经济,有远见!

各位小伙伴,看懂了这个道理后,别忘了给我点个关注。下次看懂“新闻”,就找我。

本人持续更新政治分析文章。有兴趣的朋友请点击关注,保持跟踪,不迷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