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资讯 >

企业股东分红要缴纳20%的个税,如何节税?

2022-09-24 18:18:07 来源: 用户: 

非请自来。

每当看到问如何节税的就想笑,“节税”理论与实际还是有很大距离。个税各种应纳税额计算是经过研究出来的,并不是凭空想像的,制定规则的人又不傻,不是那么好钻空子的。有很多方法听听,看看就算了。

连个税怎么算都不懂,还想“节税”更不现实。红利所得直接以全额收入按20%计税,一点折扣都没有。股东分红如果要如何节税,真的还要看具体金额如何,对比其他方式所缴纳的个税,选择交税比较少的方式”分钱“才是上上策。

相对红利所得,现在全年综合所得计算个税,减除费用扣除、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等后,在一定金额内所交的个税会比股息红利少。比如,分红40万,按股息、红利所得计税,需要交税8万元;如果以工资或年终奖形式支付,最多交税为53080元,如果考虑扣除项目后交税更少。难道这就不能节税,还要费什么劲想“节税“。

当然,分红金额巨大,综合所得计算个税可能未必划算。但是,巨额分红,基本不可能节到多少税!所以要通过计算才能选择交税少的来操作!

试问,分红几百万,一是让公司给买车辆,几年后再过户名下,二是直接交税把钱领回家,怎么选?换是我,当然选择交税拿钱回家!我倒是想知道有几个人会选前者的!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留意过,张勇先生在海底捞上市前,取得了新加坡的绿卡。当时网上有很多关于张勇的讨论,说他是出于保护财产的目的选择移民。我想,不管是不是全部因素,但肯定是其中原因之一。

企业股东分红20%的个税,让投资人很是心疼,公司好不容易赚回来的钱,在过了一道25%的企业所得税之后,还要来一到20%的个人所得税,真正能到手的钱立马就少了一半。

有没有什么节税的法子呢?还是有一些,不过操作起来有难度。

1. 上市公司、天使投资、创投、新三板,这些都有免税政策。就看是否符合,如果符合可以少交或者不交个税。

2. 自然人通过投资公司持股。

居民企业之间的分红是免税收入,不算企业所得税,但是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就有空间了,比如将投资公司注册到有税收优惠的免税区。

甚至还可以通过国外“避税天堂”注册投资公司,来间接持股,非居民企业间的分红有单独的政策,目前应该是10%的税率。

以上是最常用的两种手段了,不过曾经鼎鼎有名的“避税天堂”开始面临全世界税务局的围剿,已经岌岌可危。未来空间估计会更窄。

还有一些“灰色地带”的方法,比如不以分红的名义,而是直接将钱“借给”股东。这个需要一年一清理,否则也会视为分红,而且很容易被认为公公私不分,一旦有债务问题,个人也很危险。或者从内帐的小金库里给股东分钱,不查出来没事,查出来需要补交的就不止是个税了。

还有朋友提到用合伙人企业间接持股,这个可能意义不是很大,税率都是20%,投资收益还是单独核算的,不存在免抵扣的问题。


自然人股东收到企业分红,主要涉及20%的个人所得税。

一、适用20%税率的分红

1、所有股东是企业,分红给法人股东时,不交个人所得税,涉及到企业所得税。

2、独资企业,涉及经营所得,不适合本描述。

3、有限责任公司查账征收企业,分给自然人股东,由企业代扣代缴20%个人所得税。

二、如何申报缴纳

分红时由企业代扣代缴。自然人股东收到分红后,需自行到税务局申报,如已全额代扣代缴不再缴税,只需如实申报即可。

三、自然人股东分红的常见节税方式

1、自然人通过合伙企业或有限公司间接持股获取节税空间;

2、自然人股东把个人消费项目转划为企业支出,达到变相分红的目的。

3、公司以借支的形式把分红“借给”股东,虽然不用交税,但每年不断还旧借新一次,其致命点是无法完成物权的转移。

包括上述所谓“节税方式”,均处于灰色地带和违法的边沿,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合理节税目的!自然人股东嫌了钱,为什么不愿意纳税,而让自已置身违法的境地?缴税是无法避免的!依法纳税,诚信做人,是安身立命唯一有效的方式!


一切避税都要合理合法,这是前提!

请关注我的文章《不可思议!个人股东“如何分红,税负最低?”》


楼主在谈多大规模的分红金额?

1.如果是百十来万以内,一般就是把高价值耐用品和差旅由公司买单就行了,比如汽车、大家电、手机数码产品、旅游机票酒店等。

2.如果有几百万到千万以内,一般通过强现金流生意洗一下,比如经济型酒店、便利店、校外培训机构等。

3.如果分红在千万以上……您这是个上市公司啊,该交多少交多少,别瞎琢磨,范冰冰的事过去没多久。


别节,该怎么样就该怎么样,别想着偷税漏税,做个纳税好企业,当你们公司成为当地纳税大户之后你觉得很光荣,这光荣可是用钱买不到的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