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资讯 >

我是《地久天长》导演王小帅,这部电影勾起你哪些回忆?关于成长、工作、家庭等等?

2022-09-26 02:42:08 来源: 用户: 

《地久天长》中的刘耀军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男人,一个北方男人,这样北方男人的生活,是自己熟悉的。我去读上海戏剧学院之前,上过技校铆焊专业,我是有焊工证的。所以影片的那些活儿,也都是我熟悉的。

片子里有接电焊修船的戏,就是修船的时候需要焊一块,船东还以为我瞎焊的,过来后铛铛铛敲一敲,我焊的焊缝挺不错,还让我帮她都焊完!我在新百大厦站了六个月的柜台,卖童鞋。每天阿姨们、妈妈们、奶奶们带着孩子来买鞋。后来就去办公室搞业务,所以这可能对我的表演都有很多的帮助,因为我能接触很多的人,我也特别愿意自己去买个菜,这样生活气息会比较浓一点。

我觉得人还是要有点烟火气,尤其是演员,我是这么认为的。我自己就应该这样去做,多接触人,多观察人,就这样融入生活,才能诠释出这样的刘耀军。


《地久天长》这部影片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去看。我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电视剧,刚看这样一部电影,的确十分不习惯。开篇的长镜头,多条时间线的穿插,让很多人没有看懂。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很多疑团被解开。

影片中,耀军和丽云是对苦命夫妻,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又失去了生育能力。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内心出现了扭曲。茉莉以为自己给耀军生孩子是为兄嫂赎罪,耀军也一度动心了,但是他是个有良心有担当的男人,他既想要属于自己的孩子,又不愿意对不起丽云。影片的最后,茉莉唤自己儿子出场的时候,耀军内心太复杂了,既希望那个即将登场的孩子是自己的,又怕是自己的。而当他看到一个混血儿童的时候,他既松了口气,又有所失望。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同情丽云。她是一个两次失去孩子,又不被养子理解的母亲,她失去了生育能力,却总能看出丈夫渴望子女的眼神,这让她抑郁了,觉得自己是多余了,如果世界上没有自己,或许会更好。抱着这个念头,丽云选择了自杀,幸亏被耀军既是发现,否则真的酿成悲剧。

而在我的记忆里,真的有这样一位母亲。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捐款,对象是一个患了脑膜炎的女孩。当时每个人都非常同情女孩的遭遇,由于年幼,谁也没有意识到,最悲惨的不只是这个女孩,还有她的母亲。因为第一胎是女儿,家里逼着怀二胎,情况和影片中的丽云差不多,不仅第二个孩子没要成,还失去了生育能力。女孩长到十多岁的时候竟然因为脑膜炎失去生命,而孩子的母亲因为无法再次生育,被迫离了婚。

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小城镇女子,很多没有什么文化。人到中年,失去了孩子,离了婚,还无法找到像样的工作,只能依靠出卖体力养活自己,生活也变得没有希望,现在想来,真的是太惨了。

在看《地久天长》的时候,一下让我回忆起那个未曾谋面的母亲。一面是特殊的年代,一面是来自家庭的压力,让丽云这类的女子背负了太多。


今天无意中看到了关于这个电影的问题,立马百度搜索了一下。《地久天长》是由王小帅执导,王景春、咏梅领衔主演,齐溪、王源、杜江、艾丽娅、徐程、李菁菁、赵燕国彰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9年2月14日在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2019年3月2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1]。

影片讲述两个家庭因为一次意外而生缝隙,甚至其中一家由北方远走遥远的南方,相隔三十年后再度聚首的故事[2]。

2019年2月16日,该片主演王景春、咏梅包揽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和最佳女演员银熊奖[3]。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还是从悟空问答官方账号有奖活动熟知,当时里面的照片就让人有种浓浓的熟悉感,心里就冒出了很多的回忆,很迫切的想参与这个互动!

立马行动翻出了很多以前的老照片,那一幕幕以为忘记的事情随着照片的出现又涌上了心头,眼睛微酸,心里涨涨的,突然觉得好多事想写却无从下手。

生活的忙碌让我们忘记了很多,没有时间去回忆从前,得到了很多,却让我们丢失了很多,这部电影光看宣传片勾起了我们关于工作,家庭,生活中曾经发生的点点滴滴!明天周末抽空去看看!

放慢生活的脚步,关心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

你打算去看这部电影吗?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热爱生活的刘姥姥,如果你喜欢我就点个关注聊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我是出生在广东的80后,《地久天长》这部电影还没有看,但预告片所展现的跨度长达30年的时代,就已经能勾起很多的回忆。

录音机播放“友谊地久天长”时,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和爸爸是企业职工,别人会很羡慕的说,你们家有铁饭碗。但爷爷总会告诉我们,这些都是苦过来的,以前靠生产队挣工分,爷爷小时候当了学徒没干过农活,爸爸也是高中毕业就跟着爷爷进了企业,全家七口人,基本是靠大伯拿工分来养,日子很拮据。但幸好沿海发展比较快,又遇到改革开放,生活才变得越来越好。

但到了九几年又发生了变化,爸爸还是企业职工却经常很忧愁,因为企业效益越来越低,面临倒闭的风险,而且工资固定却很低,后来,爸爸在叔叔的介绍下,选择停薪留职,开了一家小店,虽然不是什么大生意,也算是度过难关。有很多爸爸的同事,都选择了一样的路,有的是辞职,大部分是被迫下岗或选择停薪留职下海经商。

还有关于计划生育,我们家生两个那会不算特别严,不过生完马上就要上环,后面越来越严就经常听我妈说,居委会又开始检查了,谁又大肚子跑了,还有谁家老人又被抓去居委会等人回来领。也试过有亲戚,为了躲避计划生育,到每个亲戚家里住两天直到生下小孩,而且等了很多年小孩才能上户口。

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父亲那一辈的人,经历过变化最多的时代,从60年代降生,到恢复高考读了书,后来又遇到了人民公社,经历了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企业改革,下海经商等等,每次改变都是巨大的,这其中有人抓住机遇发家致富,也有人在历史的洪流下痛苦隐忍。我没切身经历过一切,但家里十年的变化,也早已能让我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对普通百姓有着多么深刻的影响,而父亲为了家人所作出的一次次艰难的选择,也让我在回忆的时候产生了深深的感动。


影片的背景设置在我没有经历过的时期,“刘星”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他虽然很叛逆,但是他迷茫的根源是来源于他对自我身份的那种探寻。

叛逆是每个人少年都必然经历的一个成长过程,但不要因为这份成长的迷茫而去伤害爱你的人,多去理解父母的不易和付出,请多给他们打打电话,多陪他们吃吃饭让他们安心,也可以带着爸妈一起来看《地久天长》。


近两晚都睡不太好,一闭上眼就是刘耀军的样子晃来晃去,所以必须说上几句《天长地久》。

从儿子溺忘开始,刘耀军又经历了两次离别,第一次是领养的周永福离家出走,临行前永福向耀军深深地磕了个头,耀军正眼都不看一下。第二次是在农村公交上车点送别和他有一夜情的女徒弟沈茉莉,耀军坐在卡车上隔马路远远看着沈,沈一直向他微笑,公交进站带走了沈,刘呆呆地看着码头边空荡荡的公交站,禁不住无声地痛哭。

接下来就是丽云留下遗书自杀,半夜里耀军抱着丽云向医院一路狂奔,进入院子实在抱不住了,扛起来继续跑。

一共有四次生离死别,电影中生活粗暴地拿走了耀军几乎所有的一切,也一步步击溃了观众的心理防线。

影迷看王景春的表演,就是吃货就红烧肉喝茅台。

岁月未曾饶过谁,而善良宽恕了岁月。


《地久天长》把我带回了童年的记忆中

我的父亲也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北方工人。父亲年轻的时候很聪明,不用怎么费劲就学会了电工、电焊、机械维修和质量检测,也从一名普通工人做到了检验科长。

记得那年爸爸带我参加过厂子里的联欢会,场景真的就和影片里一样,我骑在爸爸脖子上玩,走的时候还带了许多玩具回家。

可是父亲最终还是没有逃过下岗大潮。那一年,我上初三。工厂破产,父亲下岗。他从饭局的座上宾到一个下岗工人,这个落差是很大的。

所谓祸不单行,我中考失利了。我的学校是工厂子弟学校,教学资源很差。中考成绩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还有语文的作文都是接近满分的成绩,可是我最好喜欢的历史和政治只考了个及格分。因为文科临时改成了开卷考试,因为题我没有见过。不过,我依旧是班里的第一名。

想上好高中就需要花高价学费,而父亲恰好下岗。


让我回忆过去的岁月,我喜欢自己的童年,然后更喜欢80年代初刚刚从电影院出来以后,那种的纯粹,那种的透明,留下了特别美好的回忆。

这个话题我觉得特别好,当然,我很幸运,这个年龄段遇上了王小帅导演、遇上了《地久天长》、遇上了李海燕。那天在包头,我跟导演说,感觉我们特别像一家人在做一件事儿,特别美好。给我的感觉,好像大家几十年前就认识,那种感觉很奇妙。拍了30多年的电影,在这个行业成为一位好演员,我觉得我特别幸福,也很对得起自己。

我从82、83年开始拍电影,一直到现在,我好像第一次遇到这样一个“家庭”,从我拍这个电影、到柏林、到看大家的评论、到包头路演,我总是哭的稀里哗啦,从骨子里边的,我从来没有过,我一直找不到这个答案,我从业这么多年没有过这种感觉,可能一生当中能够遇到这样好的一件事儿和一群人,真的不容易,这就是地久天长给我的。

我觉得李海燕这个角色很完整,如果能够理解这个影片,以及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应该会懂海燕,我特别喜欢他。那天在包头有人跟我说特别不喜欢海燕,我觉得:你不喜欢就对了!

当拿到剧本的那一天起,这个故事这个角色就一点一点长在了我的心里,所以很多东西从那一刻起,她的语气、她的节奏、她的感觉就长在了我的身体里。我记得很清楚在表彰大会,那种语气,人物走出来的那种劲儿,那个不是设计的,好像这个人就应该是那样的。那个年代,做这个工作的女性都很要强,很负责任,她就应该是这样。

还有一次在别墅里面,我对着大肚子一个劲的“乖乖、乖乖”,把杜江给吓坏了,我觉得这个妈妈应该是这样,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是因为这么多年的这种压抑、责怪、内疚、委屈,她的思维是错乱的,所以我觉得海燕这个角色特别完美,我觉得我演的也没毛病,我有这样的自信。


丽云是那个时代每个普通女性的缩影,就如我的母亲,她非常的独立,非常的坚强,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她本身的优点对我有很大影响,现在回忆起来,所有有关她的美好的回忆都是对我温暖的支撑,她的人性和母性十分充足。她很可爱,但是性格里也有刚烈,为了孩子吃苦耐劳毫无怨言。


人呐,总是会怀旧的,可是有些东西过去了,就再也没有了。甚至也一点的痕迹也没有了。时光就像一把无情的杀猪刀,斩断了一切。

这张图片应该是我12年的时候拍的,那时候刚有智能手机,这也是我自己有迹可寻的开端了。也是它在这个世界上仅存的两张照片之一!

它像所有的其他人的宠物一样,有一个名字叫贝贝,我不记得第一次见贝贝是什么样子了,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它本来是我舅舅养的,那时候,我舅舅开了一个小餐馆,寒暑假的时候都会去舅舅哪里去帮忙,洗碗扫地,然后吃一碗美美的烩面,或者是炒面,那可能是我那个时候最喜欢的事情了,因为天天可以吃好吃的,直到现在再也没有记忆中的味道了,也就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贝贝。

后来因为舅舅的餐馆开不下去了,就关门了,我记得那时候一大盘炒面七块钱,牛肉面五块钱,好像因为来餐馆吃饭的都是外地打工的,或者是做苦力的,量大价格低,不怎么挣钱。二舅和大舅不开餐馆了,也就开始了打工,就是装车啊,卸货什么的各种的苦力活,但是挣得挺多的,一天好几百呢,也很累的。那时候二舅因为工作就把贝贝送到了我们家,我就从此和贝贝在一起好长时间。

至于多长时间不记得了,我只记得妈妈去地里的时候贝贝有时候会跟着妈妈一起去,我们在地里干活,它在一边的欢快的奔跑着,或者有时候它在家里等着,我们忙了一天回来之后还没到大门口,它就已经蹲在哪里等着了。

我记得一个它飞奔的画面。我们去地里的时候有时候会开四轮车拉东西,然后路旁边是一个渠,爸爸开着四轮车在路上跑,它就在渠里跑的飞快,那么小的身躯,那么短的四条腿就那样跑着,他不敢上来,怕车。后来,每次看着它那样的跑爸爸总会慢慢的开回去,让它跑的慢一点!

在后来因为上学在市里,就寄宿在学校了,每两个礼拜回一次家,或者一个月回一次家,关于贝贝的记忆就越来越少,只剩下了想念!

不记得什么时候回家没有看到贝贝,我找了好久没有找到。我问妈妈,她说贝贝丢了,怎么可能啊,它在我们家里都好多年了,中间还生过一窝小狗,就这样丢了?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这样再也没有见到过它,它还好吗?我很想它!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