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资讯 >

“3大危机”仍存!2022年,全球粮价是涨还是跌?

2022-09-26 08:12:11 来源: 用户: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2021年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

先是疫情爆发,导致全球供需错配,引发了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进而波及到粮食、能源、化肥等多个领域。

而2022年全球粮食市场又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当前来看,全球粮食市场仍然面临着“3大危机”。

一、疫情

导致整个全球经济“趴窝”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冠疫情。

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使得全球供应链中断,制造业停工停产,服务业关闭,贸易链断裂,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改变。这时,粮食作为经济基础和支柱率先反应,粮价迅速飙升。

然而毒株仍在不断演变,去年下半年,德尔塔毒株席卷全球,再次使全球稍稍恢复的经济再次受挫。

经过一年多的抗疫,虽然全球在应对疫情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毒株不断变异,且人口也在不断流动,全球疫情仍然在蔓延,进一步使全球供需格局压力备增。

二、通胀

疫情使全球供应链中断,而货币超发则直接引发了全球通胀。

随着多个大国的货币超发,持续一年多的增加流动性投入,其结果就是引发全球通胀。并且这种通胀具有极强的传导性,已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至物价飙升。

一方面,全球供需格局偏紧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最终传导至下游致使物价增长。当前已有多个国家的物价飞涨,通胀压力居高不下。

而另一方面,美联储是世界银行,美联储的金融政策会波及全球,这也是当前全球经济的一大隐忧。

虽然美联储在去年11月的时候宣布将缩减购债规模,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在病毒肆虐的过程中,美联储未来的金融政策也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2022年通胀仍然高企。

三、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会影响多个领域,而能源中以煤炭及天然气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直接影响的就是化肥企业的成本高企。当前全球多个化肥企业已不堪负重,不得不停工减产,这就使得全球化肥供应明显下降,化肥价格大幅上升。

而化肥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从全球来看,一季度将成为农需旺季。因此,全球年初化肥供应并不乐观。据悉,当前美国农民的生产成本已比往年高出了2倍之多,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要么会减少化肥的使用,要么会减少种植量,但无论哪一种,最终的结果都会再次加剧粮食的供给压力。

虽然近日欧洲天然气价格有所回落,但其整体涨幅仍然在350%以上,并且根据多方预测,今年欧洲天然气问题仍未脱离困境,这意味着全球天然气等问题仍将成为推动化肥上涨的一大因素。

四、国际粮食行情

根据去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粮价指数来看,在去年11个月里,除了6月和7月价格指数出现了短暂的回调外,其他9个月都呈上涨之势,并且粮价指数涨幅超40%以上,创下10年来的新高。

再结合疫情、通胀以及能源危机这3大因素,2022年国际粮食行情很难恢复到往年的平均水平。而在谷物中,小麦供需仍然偏紧,而种植成本对玉米的影响存疑,大豆则受天气影响仍在波动。

而除了上述“3大威胁”外,2022年的天气也将成为不确定因素。拉尼娜现象对后续天气是否会产生影响也未可知。因此总体来看,2022年全球粮食市场仍然供需偏紧,价格大概率仍将高位震荡,甚至不排除仍会继续上涨。

五、中国如何应对?

那么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又会如何应对呢?

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表示,粮食安全仍然是重中之重,并且以“稳”字当先。

就当前国内市场来看,小麦价格在涨破1.5元的大关后,国储拍卖立即释放信号,麦价徐徐而落。今年小麦大概率会回归口粮,而口粮涉及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因此口粮必须稳。

另一方面,当前玉米价格虽然还在徘徊,但总体上高点和低点基本已有轮廓,后续大体将会在这个区间震荡。

而今年大豆的政策是“扩大豆”,因此后续不排除会在价格或者补贴方面有所变化。

最后,对于化肥价格,国内调控不可谓不大,从去年下半年国家出手大力调控煤炭价格后,煤价大幅回落。并且多部门协力大力保障化肥生产企业全力生产增加库存,以保障今年的春耕农需。

因此,虽然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输入型通胀的影响,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的粮食自给率极高,抵御性极强,因此受影响也极为有限。在“保供稳价”的大前提下,今年国内粮食市场以震荡趋稳为主。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农业的新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