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资讯 >

阿里巴巴为何能两次,并且是不同股市上市?

2022-10-01 11:27:10 来源: 用户: 

11月26日上午9点,阿里巴巴股份正式在联交所主板买卖,阿里巴巴在港股正式上市,成为港股新股王,不过对于有些不熟悉美股和港股的投资者来说,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够在美股上市的同时在港股上市呢?

其实这次阿里巴巴在港股上市后,美股和港股之间的股票是可以互相兑换的,这个叫美股ADR,很多企业都是这样在全球各地方融资,阿里巴巴作为国内第一企业也不例外,在不同地方融钱,这次阿里巴巴港股上市对于美股持股人基本上没啥影响,这可以说是一次普通的增发股票,不过在港股增发。

在A股上市后基本是没有再融资的功能的,不过美股是可以的,通过增发做再融资,即是多发行一些股票,这些股票在交易所注册后获得公开流通的合法性就可以自由流通交易,阿里巴巴在两地上市,简单来说就是美股阿里巴巴做增发,只不过在另外一个交易所上增发,两地上市的市值是合并计算的。

阿里巴巴在两地上市是有利于阿里巴巴更好地发展的,按照目前阿里巴巴的体量,未来进入港股通的概率很大,作为国内知名的企业,A股股民对于阿里巴巴是十分熟悉的,在港股通的基础上,阿里巴巴可以引入A股资金入场,或者为未来阿里巴巴进入A股铺路。美股方面阿里巴巴在港股上市后对于中概股来说是利好消息。

最后,希望阿里巴巴越做越高,成为全球最强的公司,带领国内更多企业冲向全球。


首先,只要公司有实力,又符合交易所上市规则,两地、三地、甚至N地同时上市都是可以的。

比如两地上市,最常见的A+H,也就是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像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万科等都是在A+H同时挂牌上市。阿里巴巴的实力那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看是否符合香港的上市规则。

我们知道,阿里巴巴是在2014年登陆纽交所的。但早在2007年,阿里就已经登陆过港交所,只不过当时上市的只是阿里的B2B业务。不过,2012年,B2B业务也从港交所摘牌退市。2013年,阿里巴巴谋求整体上市,当时上市的首选依旧是港交所,只不过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同股不同权)不符合港交所“同股同权”的规则而未能成功。这才有了之后纽交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记录。

不过,去年4月,香港市场迎来近25年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同股不同权”不再成为上市阻碍,阿里登陆港交所的障碍也就不存在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第一天就承诺,只要条件允许,他们一定会回香港。如今,条件允许了,“回家”,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次,对原股东权益的影响微乎其微,也是阿里成功“回家”的重要原因。

交易所上市条件满足了,也要自家股东能够同意在香港上市。比如原股东股份如果被大幅稀释,或者大幅折价发行,人家估计也是不乐意的。不过,香港上市前,阿里的流通股是208亿。而此次香港上市阿里发行规模是5亿股,加上7500万股的超额认购,加起来也只占阿里目前流通股的2.76%,对原股东股份的稀释作用微乎其微。另外,176港元的发行价相较于上市首日阿里的美股收盘价,也只是小幅折价而已。

对股东自身利益的影响很小,但对阿里的好处却是不少。

比如,多一个融资渠道,多一条后路。特别是在近两年中美摩擦增多的背景下,万一美国人背后下黑手呢?

再比如,提高阿里在亚洲的知名度,进一步推动阿里在亚洲市场的扩张速度。阿里对东南亚市场可是十分重视的,早在2016年,阿里就花10亿美元,拿下东南亚地区最大电商Lazada 51%的股份,2018年又向印尼最大的电商平台Tokopedia投资了11亿美元,这些可都是大手笔。

再再比如,以阿里巴巴的体量,未来必然会进入港股通。这就意味着未来可以有更多的资金借道港股通流入阿里,推升阿里的估值。

小投资,大回报,怎么看都是笔划算的买卖。

最后,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阿里巴巴并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2018年8月,百济神州就已经实现了在美国和香港同时上市。而有阿里这个典范,也许未来,百度、京东这些中概股互联网巨头,与阿里、腾讯在香港齐聚首并不是梦。


阿里巴巴能在A股和港股两地上市都是属于正常现象,而且也是符合两地上市的优质企业,阿里巴巴为何能在不同的两地股市上市呢?

根据证券法规定,一家优质企业是可以在两地或者多地同时实现上市的,前提条件就是这家公司符合两地或者多地的上市条件,只要达到每个地区股市的上市条件都是可以发起上市申请,顺利通过都是可以上市的,可以实现两地或者多地募资。

需要注意的一点,两地或者多地上市的企业是“同股不同权”,原因是由于每个地区的股市货币单位是不同的,所以从而会造成一家企业在不同地上市,由于汇率差从而造成企业总市值有所偏差。类似A股是人民币、港股是港币,美股是美元,如果三地上市的公司总市值都是有所偏差的。

阿里巴巴为何能在不同的两地股市上市呢?

上面已经根据证券法分析过了,一家优质企业只要符合两地或者多地的上市条件,都是可以发起申请两地或者多地上市的。而阿里巴巴是互联网巨头,也是一家高成长优质企业,相信只要阿里巴巴愿意在多地股市上市都不是一件难事,即使回到A股市场上市也是非常容易的。

所以我认为阿里巴巴能在不同两地股票上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阿里巴巴根据证券法规定,可以发起申请两地或者多地的上市,阿里巴巴实现两地上市符合证券法规定。

(2)阿里巴巴符合美国股市的上市要求,同时也符合香港股市的上市要求,只有符合两地股市的上市要求,阿里巴巴才能实现在不同两地上市募资。

(3)阿里巴巴是一家优质企业,成长性非常好,既然是一家优质企业,很多国家的股市肯定也是想要阿里巴巴在自己股市上市,让阿里巴巴在自己股市上市也带来巨大利益,同时也能带给股民投资的高回报。

(4)阿里巴巴回归港股上市也是符合马云的预期,马云曾经说过,只要符合条件,阿里巴巴还是会回归到港股上市的,现在阿里巴巴再度回到港股上市达到马云回归港股预期。

综合以上对于阿里巴巴为何能在两地不同股市上市的分析,其实阿里巴巴能在两地上市也是阿里巴巴的募资需求,既然阿里巴巴能符合两地上市,为何不多一地进行募资呢?这样给予阿里巴巴有更多的资金给予企业发展,开展更多业务。

其次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阿里巴巴能实现两地上市,也是等于给自己留后路了,即使到时候退出了美国股市,最起码还能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的上市公司。

总之阿里巴巴能顺利实现两地上市,符合两地上市条件,同时也是给阿里巴巴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关于阿里巴巴几次上市的问题,我今天专门写过一篇长文,这里简要的回答一下:

阿里巴巴第一次上市,就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但其实当时上市的只是阿里巴巴的B2B业务,淘宝业务并没有包括在内。在2012年,由于阿里巴巴在集团实行战略转型升级,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B2B业务退市,之后进行了私有化退市。

在2014年的时候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当时也考虑过在香港上市,但因为阿里巴巴实体的是合伙人制度,无法达到港交所关于拟上市公司“同股同权”的要求,所以阿里巴巴后选择在了美国上市,成为美国的第三大IPO。

今天阿里巴巴回归港股上市,因为在2018年时港交所修订了上市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此次阿里巴巴得以回归。此次发行5亿股,共募资880亿港元,上市后总市值达到4万亿港元,但实际上这个阿里巴巴和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是同一家公司,两地是按照比例进行转化发行交易,即1股美股阿里巴巴=8股港股阿里巴巴,两者的权利是一样的。

所以美股的阿里巴巴和港股的实现是一样的,一美股存托比例可以转化为8港股普通股,两者之间因交易时间不同,所以会有一定的差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易后,两者实际价格会趋近相同(按比例核算),因为存在价差就会有套利空间,市场就会因套利而消除差价。


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市值超过4万亿港币,一举超越腾讯,成为新的港股之王。

2018年3月份,阿里巴巴内部消息传出,阿里巴巴将在国内寻求二次上市。马云曾经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回来,这个想法没有变过。”

一、阿里巴巴与港交所的渊源

2007年开始,阿里巴巴和港交所有了交集,2007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B2B公司登陆港交所,共募资116亿港元。

2012年,阿里B2B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出港交所。

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希望以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再次在香港上市,但由于港交所不认可合伙人制度,亦不接纳同股不同权机制,阿里赴港上市最终失败并选择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在美股市场,阿里受到美国投资机构的大力追捧,承销商完全行使超额配售权,让其融资总额最终达到250亿美元。

2018年4月,港交所修订了主板《上市规则》,对同股不同权结构公司敞开了大门。 不久,小米即提交招股书,以同股不同权模式申请港交所上市。随后,美团、映客、宝宝树等科技公司也先后赴港上市。

因此,从港交所重新发布的上市规则来看,让更多的优质公司有理由在港交所上市募集资金,这也让港交所焕发活力,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207家公司在港交所IPO上市,募集资金总额(含股东售股)为2778亿港元,全年IPO上市数量和筹资额均位居全球第一。

二、阿里巴巴为何能二次上市

相比在美国上市,在香港上市更能吸引国内投资者对于阿里巴巴的注资,同时也能够通过国内二级市场买入提振美国的股价。

在不同的交易所上市并不是什么难事,比如中国平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港交所都有上市,这并不影响公司的整体股权,在不同的交易所上市,股东的股权会进行稀释,但是对于公司的股权架构来讲并无影响,只是增加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而此次阿里巴巴在国内上市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规避美国贸易市场的风险,美国证券交易所曾多次将阿里巴巴纳入销售假冒商品的“恶名市场”名单中,在美国的法律风险正在升高。

综上分析,对于阿里巴巴来讲此次赴港上市,无论从公司的融资角度还是规避美国的法律风险来看,对阿里巴巴长远发展都是具有非常长远的意义。

同时,对于港交所来讲,终于迎来阿里巴巴这个电商巨头,从此港交所就拥有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以后的好戏还将继续上演。

以上就是我对该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题主及更多的人。

点赞❤️❤️和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我是杜耶,价值投资的布道者

关注@杜耶说理财,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谢谢您的问题。是历史与现实的选择,让阿里巴巴在两个股市上市。

历史的选择。第一次交集,阿里巴巴在香港第一次上市是B2B业务,由于2012年整体转型,2012年阿里巴巴退市,这一次是马云和阿里巴巴对港交所的无奈。第二次交集,2014年阿里巴巴又想在香港整体上市,但是港交所的制度是同股同权,不认同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同股不同权,所以阿里巴巴赴美上市。这一次阿里巴巴和港交所交流并不愉快。第三次交集,2018年时港交所修改制度认可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阿里巴巴也有回归的需求,于是这次牵手皆大欢喜。港股的几次差别。2014年阿里巴巴想要在港交所上市,那时候港交所势头正旺,非常强势,所以两方闹得并不愉快,而这一次双方因为现实需求,是主动靠拢。本次阿里巴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是电商、国际等核心业务,而上一次成功上市只是部分B2B业务,说明阿里巴巴对港交所非常看重,不会再出现多年以前的退市局面。而且,阿里巴巴还有两块含金量非常高的业务,蚂蚁金服与阿里云,如果也在港交所上市,这个市场规模是难以想象的,会远远高于阿里巴巴在美国的估值。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马云与港交所的缘分,由张勇延续。两个股市是一回事。今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拆股计划,将普通股从40亿股增加至320亿股。目前,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港交所同时上市,美股和港股可以互换,1美股约为8港股,所以阿里巴巴所以任何一地估值提升都会对另一地有帮助。但同时也说明,短暂的溢价或者差价会很快消失,因为港股高于美股,大家就会卖港股买美股赚差价,反之也是,所以价值会趋同。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这个不只是阿里巴巴的问题,是港股的问题!

算上这次11月26日阿里重回港股,这已近是阿里第三次征战港股了。

第一次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以B2B业务作为主体于港交所上市,但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使其在次年6月便黯然撤离港股。

第二次

2013年10月,阿里巴巴再战港股,港交所却因“同股不同权”拒绝了阿里。

2014年,阿里巴巴不得已选择允许双层股权结构存在的美国上市。股票代码“BABA”,并创下了美股最大的IPO记录。阿里日后在资本市场的强劲表现,无疑戳痛了港交所的内心。

2018年4月,港交所上市机制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允许已经在境外上市的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为阿里这样的公司开放了绿色通道。

2018年,小米成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第一股。而在大洋彼岸的阿里巴巴,股价从最初的92美元上涨到如今的180美元,五年间上涨94.17%。总市值从2014年的2314亿美元上涨到如今4686亿美元,市值翻番。

第三次

港股今年涨幅几乎为0,估值徘徊在2008年以来的新低水平。急需阿里这样的大企业来一针强心剂。

聚集了世界目光的阿里巴巴,在2019年终第三次征战港交所,弥补了当年的遗憾。

11月13日港交所通过了阿里巴巴的上市聆讯,11月20日定价每股176港元,11月26日正式上市。

代码09988,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逆市大涨6.59%,总市值超4万亿港元,腾讯目前市值约为3.27万亿港元。阿里巴巴取代腾讯成为新的「港股之王」,成为港股第一大市值公司。

不论是对阿里巴巴还是对香港金融市场都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有阿里这样的风向标,像携程、京东、新浪、拼多多等一众在美股上市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后纷纷效仿阿里登陆港交所也说不定呢。


基本面上,阿里的业绩一直是“优等生”。2019年二季度,即便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营收利润增长依然保持强劲,营收同比增长42%,净利同比增长54%,均超市场预期,也超过其他互联网巨头;其中核心电商业务同比增长43.9%,云计算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65.8%,表现十分亮眼。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发行价为68美元,开盘股价就往上冲,首日收涨38%。五年过去了,阿里的股价也一路高涨,最高涨到了211.7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11.3%,市值也逐步上涨到了今天的4600多亿美元,略高于腾讯市值,让美股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

这么好的公司,还这么营利的公司,随便到哪都受欢迎。


这叫做分拆上市,是上市公司正常的操作。例如中国石油,在香港上市,也在A股上市。

例如一个公司发行100股,可以在内地发行80股,在香港发行20股,两个区域的发行价格也可以不同。

就像你要做生意高融资,邀请别人入股。这个邀请范围可以是你的亲戚圈(港交所),还可以是你的同学圈(上交所),甚至还可以是陌生人(美国纽交所)……


叫做分拆上市,是上市公司正常的操作。例如中国石油,在香港上市,也在A股上市。

例如一个公司发行100股,可以在内地发行80股,在香港发行20股,两个区域的发行价格也可以不同。

就像你要做生意高融资,邀请别人入股。这个邀请范围可以是你的亲戚圈(港交所),还可以是你的同学圈(上交所),甚至还可以是陌生人(美国纽交所)……不同的地方上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