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资讯 >

《调音师》:在现实的威逼利诱下,主角还是由假盲人变成了真瞎子

2022-10-03 06:18:20 来源: 用户: 

文 | 七月沙陌

能够成功打入中国电影院,并且获得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外国电影,除了好莱坞和日本动漫,剩下的就当属有着“宝莱坞”美誉的印度电影了。

今年就有一部印度电影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那就是《调音师》,这部影片不仅在国内获取了3.22亿票房,而且还俘获了大批观众的心,豆瓣评分高达8.3分,参与评分人数超42万人次,可谓是人气极高,口碑极好。

《调音师》海报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这部影片,主人公阿卡什是一位双目失明的钢琴演奏家,但实际上他的两只眼睛一点毛病都没有,他只是在装瞎,据阿卡什自己透露,他之所以装瞎,是因为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感受不同的生活,还有就是能够更加专注地去弹钢琴。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阿卡什是一个心理有些扭曲的人,可能很多人会对此不太认同,可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装个瞎子去生活,难道不是吗?

01、序曲——平静水面泛起的涟漪

假盲人阿卡什平日里靠给别人上私教钢琴课赚取生活费,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直至一个女人的出现,才让阿卡什平淡如水的日子里多了份涟漪,这个女人就是苏菲。

阿卡什与苏菲

一次在街上,苏菲骑电动车撞倒了正在过马路的阿卡什,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就这样他们相识了,后来也发生了性关系,凭借着苏菲的介绍,阿卡什在一家西餐馆谋得了一份兼职——为食客演奏钢琴。

善良美丽的苏菲从来不介意阿卡什是个盲人,日子一天天过去,阿卡什也慢慢被苏菲的热心和善良所打动,于是为了每天都能够看到苏菲,阿卡什便把装瞎子用的隐形眼镜摘掉了,但他依然扮演者一个盲人,一个与正常人无异的盲人。

取出隐形眼镜

阿卡什与苏菲的这一段戏,是整部影片的序曲,同时也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晴天。

在这一部分故事情节中,导演主要是为了表现出阿卡什的一个美好生活状态,以及他的善良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后面的情节以及他的形象转变形成鲜明的对比。

02、目睹谋杀案

过气影星普拉默想给妻子西米一个浪漫惊喜,于是便邀请阿卡什来到自己家中表演钢琴演奏,当阿卡什来到普拉默家中时,发现普拉默已经被谋杀,而凶手正是西米和她的情夫。

目睹普拉默被杀

此时的阿卡什内心慌得一批,幸好他是个“盲人”,啥也看不见,不然早就被西米的情夫给灭口了,他只好强装镇定,继续弹奏着他的钢琴。

印度电影的一个最大风格便是会在影片中融入歌舞,《调音师》虽然没有怎么融入歌舞,但是却加入了很多歌曲,由跳改唱了。

我一直不怎么喜欢印度电影加入歌舞的这种表达形式,但是在《调音师》这部电影里,我却尤其的喜欢,影片中的每一段钢琴演奏,以及每一首歌曲,都融入的恰到好处。

普拉默家中

就以阿卡什在普拉默家中的这段钢琴演奏为例,此时的乐曲不仅表达出了阿卡什目睹谋杀案后的恐惧、紧张和无助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了西米内心的恐惧、悔恨和悲伤。

这无疑是一段成功的配乐,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映衬的恰到好处。

03、再次目睹谋杀案,假盲人变成了真瞎子

此时的阿卡什还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从普拉默家中成功脱逃的他,犹豫了一会儿(或者说平静了一会儿)后,便孤身去警察局报案。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警察局的老大曼诺拉竟然是西米的情夫,也就是谋杀普拉默的凶手。

内心更加慌得一批的阿卡什,只好改口谎称自己家的猫被谋杀了,但身为警察的曼诺拉还是起了疑心,但是也没有找到阿卡什看到那起谋杀案的证据,也就说不知道阿卡什到底是真瞎还是在装瞎。

警察兼凶手曼德拉

与此同时,阿卡什再次亲眼目睹了一起谋杀案

这一次,被谋杀的是普拉默的邻居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而凶手则是西米,只因老太太在普拉默死去的那天,看到了一个男人(曼诺拉)进入了他的家中,就被西米灭口了——从十几层楼高的地方推了下去,这一幕恰巧被阿卡什撞个正着。

目睹西米谋杀老太太

此时,西米最毒妇人心的形象显露无疑,同时她也试探出了阿卡什是个假盲人,因此便设计给阿卡什吃了一种可以致盲的毒药,就这样,装瞎的阿卡什真的变成了一个瞎子。

这是一个对整部剧起着巨大转折作用的情节,也是阿卡什这个人物形象发生转变的开始,他开始由一个善良的人慢慢变得复杂化了,而西米,则正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04、绑架西米,勒索情夫曼诺拉1000万

阿卡什差点被黑市器官买卖者斯瓦米和他的两个同伙挖去了肾,为了自救,阿卡什提议可以帮助斯瓦米绑架西米,并向其情夫曼诺拉勒索1000万卢比,斯瓦米禁不住1000万的诱惑,阿卡什这才保住了自己的肾。

阿卡什被挖肾

虽然他们成功的绑架了西米,但是那1000万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敲诈勒索的,心狠手辣的曼诺拉最终用枪打死了斯瓦米的一个同伙,勒索敲诈案就此宣告结束。

在这个情节里,阿卡什的人物形象已经正式进一步的发生了转变,当他与斯瓦米设计绑架西米的时候,就基本宣告阿卡什的善良特性已经渐渐逝去了,他已经不再是那个与苏菲初相识的善良阿卡什了。

西米被绑架

阿卡什人物形象的转变并不是一个主动性过程,而是被动的,是被这个现实的社会逼迫的,他不绑架西米,斯瓦米就会挖了他的肾。

这就像当初在警局的情形一样,假如他坚持报警,身为警察和凶手的曼诺拉一定不会放过他,所以,阿卡什在这种非常现实的环境下,没得选择,只能昧着良心保自己。

05、眼睛重获了光明,却变成了真正的“瞎子”

斯瓦米发现西米的血型居然能和某酋长的女儿相匹配,而酋长女儿正好需要肝脏移植手术,只要移植成功,便能换取6000万卢比。

斯瓦米开车卖西米

由于阿卡什在之前救过斯瓦米的命(西米被绑后有过一次逃跑,且差点杀死斯瓦米,正是阿卡什救了他),因此斯瓦米答应事成之后分给阿卡什1000万,并且答应把西米的眼角膜挖出来移植给阿卡什,这样阿卡什便能重获光明。

斯瓦米承诺阿卡什

而最可怜的便是西米,不仅肝脏将要被挖,眼角膜也要被挖了,尽管西米是自食其果,但是想一下那个被挖的画面,还是挺令人唏嘘感慨的。

但是阿卡什究竟答没答应斯瓦米,导演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交代,导演在这里采取的是一个隐喻的方式。

根据后来阿卡什向苏菲的自述,阿卡什是没有答应和斯瓦米一起拿西米换取酋长的6000万的,斯瓦米最终被西米反杀,而西米则被路边打兔子的猎人误杀,而自己依然是个瞎子。

斯瓦米被西米反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只是阿卡什的自述,真正的结局可能又是另一个版本。

阿卡什很有可能跟随斯瓦米去了酋长那,成功的换取了6000万,自己的眼睛也真的治好了,而西米则真的被挖取了肝脏和眼角膜,为什么这么说?结局中的两个点可以证明此推论。

第一个证据便是路边一棵树,在结局中,这个树前后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阿卡什和斯瓦米带着西米正常开车疾驰了过去。

第一个版本中的树

第二次便是出现在阿卡什自述的版本中,在他自己的版本中,西米就是在这棵树下面反杀的斯瓦米,同时也是被猎人误杀的。

阿卡什自述版本中的树

其实故事的真正结局是他们开车驶出了那棵树,而在树下发生的事都是阿卡什自己编造的,而故事的灵感则来源正是他手中那根兔子盲杖。

兔子盲杖

第二个证据便是最后阿卡什用兔子盲杖打飞易拉罐的场景,那一个精彩动作触动了很多人,尤其是音乐响起的那一刻,仿佛是在寂静的旷野扔下了一颗超级炸弹。

结局装瞎的阿卡什

阿卡什用兔子盲杖打的那么决绝,就足以证明他的眼睛已经康复了,他眼睛上的眼角膜应该就是西米的,所以他和斯瓦米应该是把西米拿去换钱了。

在现实面前,我们往往无从选择。

至此,善良的阿卡什已经彻底的不复存在了,如果说之前阿卡什是被现实一点点逼迫成为了一个“坏人”,那么在拿西米的换钱的情节里,则是阿卡什被现实彻底诱惑成为了一个“坏人”。

在最后的结局本有着两个选择摆在他面前,第一个选择是选择正义下车走人,不与斯瓦米同流合污(斯瓦米愿意放他走),但是这样他可能就会瞎一辈子。

第二个选择是伙同斯瓦米把西米卖给酋长,这样不仅能分得1000万,而且还能治好自己的眼睛。

《调音师》海报

显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阿卡什很现实地选择了后者,所以在这部看似有些荒诞的电影里,其实也是有点现实主义影片的影子。

不论是被现实逼迫,还是被现实诱惑,反映的都是一个很现实的主题——在现实面前,我们往往无从选择。

文 | 七月沙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