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资讯 >

刘秉忠圆寂,忽必烈封常山王

2022-10-07 05:45:07 来源: 用户: 

刘秉忠是出身于官宦世家,在成吉思汗十五年蒙古大将木华黎克邢州,设为都元帅府,刘秉忠父亲被任命为都统,颇有政绩。

刘秉忠从小就风骨秀异,英姿不凡。人虽小,但是胸怀大志,又聪明好学,读书能过目不忘。但是因蒙古有一规定:如果汉人任蒙古官,必须有一儿子为人质。所以在刘秉忠十三岁的时候作为人质生活在都元帅府,所以从小就目睹了蒙古的官场风云,对蒙古的政理也都很熟悉。

学究天人的青年和尚

在刘秉忠17岁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充任邢州节度使的令史,属于执掌文书的小芝麻官。对于身怀大志的刘秉忠而言,这样平凡而且有些猥琐的官职是非常让人厌恶的,以至于他说:“先前我家累居要位,如今怎能甘心沦落,做一介小吏?大丈夫怀才不遇,即当隐身待时,以待来日再酬壮志”。于是他弃职出走,到武安山当和尚去了,法名子聪。

虽说刘秉忠遁入空门,当了世外人,但是他那颗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心从来都没有安分过。他仍潜心苦读,立志不虚此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精心治学,并且着重研究尘世变迁。

就这样坚持了多年,可以说是博览群书,每天学业都有进步,没有什么是不精通的。尤其是对《易经》还有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书》研究的非常透彻,另外天文、地理、律书及遁甲、六壬等卜算的书也都是十分精通,为以后辅助忽必烈打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得贵人相助,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公元1242年,蒙古政权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十分的动荡;此时,身居漠北的和林的蒙古藩王忽必烈是雄心勃勃,为自己的大业都出搜罗人才,积蓄力量,准备稳定汗位。

忽必烈听说当时燕京的禅学大师海云和尚博学多才,就邀请其北上和林,一起研究治国平天下的大计。海云奉命北上,在沿途听说南寺堂僧人博学多才,就邀请子聪(刘秉忠)一起前往和林;林并重欣然接受,一起向北跋涉;也就是这一北上,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向忽必烈献奇策

海云禅师二人到达和林,忽必烈对海云不感兴趣,反而对刘秉忠十分重视,因为刘秉忠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时局了如指掌,深得忽必烈的赏识。忽必烈将刘秉忠留下辅佐自己干大事,成为自己的僧人幕僚。

刘秉忠多次劝忽必烈要效法中国五帝、三王,以汉武帝、汉景帝、唐太宗为榜样,敬天道、由人事、取信于蒙汉官民,要忽必烈力修当今文治,帝中国,当行中国事。

公元1251年,忽必烈胞兄蒙哥继承汗位,任命忽必烈为总理漠南庶事,就等于把大漠以南的广大区域都交给忽必烈治理;这对忽必烈来说,是瞌睡来了给个枕头,于是立即南下。

漠南的广大区域治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忽必烈的事业成败,作为忽必烈的重要幕僚,刘秉忠对如何治理漠南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设性建议,绘制了一幅政治蓝图:

忽必烈听从刘秉忠的建议,开始对漠南全面推行汉法,整治吏治,兴利除害,招抚流民,实施屯垦,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这些措施实施一段时间以后,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忽必烈因此赢得汉人的心,为他以后争夺汗位,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

蒙哥二年,忽必烈奉命南下远征大理,刘秉忠随军献策;忽必烈的这一军事行动,可以说是世界军事史上间接战略的杰作。穿越两千里雪山、草地、冰川和峡谷,最后出其不意出现在大理,因突然打击、兵贵神速;也因当时的大理国主段智兴昏庸无道,杀掉蒙史,忽必烈挥军攻城。

破城以后,忽必烈下令屠城,以示报复;但是刘秉忠谏言:“杀使拒命者,唯高祥一人,并非百姓之罪请宽宥大理百姓之罪。”忽必烈听了刘秉忠的建议,不再屠城,将军旗悬挂于街头,让大理百姓活下来。因为忽必烈神武而不随意杀生,大理别的地方都是望风而降,整个大理很快就平定了。

忽必烈在攻打武昌的时候,刘秉忠也是随军谋划,每次都会劝谏忽必烈“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对南北人民一视同仁,不可嗜杀。”忽必烈慨然应允:“愿与卿共守此言。”也因此使汉军民都拥护忽必烈,为他以后消灭南宋,迅速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助忽必烈登汗位

1259年8月,蒙哥在武昌被宋军的大炮击中身亡,当时忽必烈在湖北黄陂。刘秉忠劝忽必烈暂时将攻击武汉的事情放一放,先返回和林,解决汗位的问题,防止他人捷足先登。此时,忽必烈的妻子也派人来报,说胞弟阿里不哥正在蠢蠢欲动,想要登汗位。

1260年3月,在漠南汉将和部分亲王的支持下,抢先登上汗位,改年号为中统元年,史称元世祖。

辅助忽必烈治国,创国宪定国规

在忽必烈即为以后,立即向刘秉忠询问“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并且询问刘秉忠怎么样才能赶上中原那些伟大的皇帝。刘秉忠说:“你要像中原皇帝那样,须要有国家,有年号,创制度。”于是,刘秉忠根据当时的形势,斟酌蒙古前代可以用的典章,并且参照中原历朝历代通行的制度,尤其是唐、宋、金的官制,一一列举出来,忽必烈准奏,颁布天下,以为定制。

为忽必烈选都建都

在选都建都的问题上,忽必烈也是十分信任刘秉忠。1265年,任命刘秉忠为总监,开始营造大都(北京),从1266年开始,历时十年,到1276年结束,其规模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意大利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说到:“大都之善、美,未可宣言,世界罕有其匹。”

建都刚刚停止,忽必烈就迫不及待正式赐名为大都,并把中央政治府所在地从和林迁往大都,正式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

还俗当宰相

刘秉忠一直以僧人幕僚的身份辅佐忽必烈,在1264年的时候,忽必烈拜刘秉忠为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还俗姓刘,名秉忠,史称“大宰相”,并且将大臣窦默的女儿赐给刘秉忠为妻子,将奉先坊赐给刘秉忠作为府邸;自此,刘秉忠正式告别和尚生涯,还俗当了宰相。

刘秉忠圆寂,忽必烈封常山王

1268年,刘秉忠辞去中书省要职,开始过起闲云野鹤的生活;到了1274年,刘秉忠陪伴忽必烈回上都升平,准备在升平附近建一舍闲居,同年八月,突然无疾而终。

忽必烈闻讯,十分悲痛,对左右说:“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缜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也是追封刘秉忠为太傅,封赵国公;元仁宗时,进封为“常山王”,成为元朝历史上最重要的谋臣。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