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资讯 >

我国的水泥船

2022-10-08 01:42:06 来源: 用户: 

作为一名远洋船员,首先想问一下各位,有多少人听说过水泥船?其实有一个时期,我国的船舶都是水泥材质建造的,类似于我们现在建造房子一样,用钢筋混泥土加上水泥造成船舶,放在水里航行!这看似滑稽搞笑的船舶,曾经是我国航运领域留下了一段精彩的历史!

我们现在见到的船舶都是一块块的钢板焊接而成,但是在那个年代的水泥船是提前用一根根的钢筋绑扎在一起,拼成船舶的龙骨,然后用水泥浇灌,稍微整理之后,加上动力装置,一条水泥船也就建好了!这样的船舶基本满足现在船舶所有的功能,可以用于捕鱼,可以用于打捞,甚至可以满足内河航运的运输。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是法国一家石油公司建造的,全长可以达到220多米,比现在的航母短不了多少!我国最大的水泥船古田号,全长100多米,最大载货量可达到3000吨,最大航速14节,其性能完全可以和现在钢铁船舶相媲美!

用水泥打造的船舶,为什么不会沉呢?在那个年代为什么提倡用水泥建造船舶呢?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首先水泥建筑的船舶肯定不会沉,它就像我们现在钢铁建造的船舶一样,看似很笨重,其实浮力是很大的!钢铁打造的船舶很多内部都是中空的,留有足够的浮力空间。而那个时代的水泥船舶很多也是中空的,类似于我们现在建房子用的“水泥板”一样,只要有足够的水深,足够宽广的河面,水泥船也一样可以正常航行,完全不用担心下沉的问题。

第二:我国水泥船的鼎盛时期大概位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也许很多父辈的老人都见到过。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重工业发展比较落后,就连基本的钢铁甚至都不能满足需求。再加上那个时代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封锁,和前苏联的断交,即便想购买钢铁都没有地方。更何况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没有钱去购买钢铁。为了实现自给自足,为了满足水运的需求,水机船的想法提上了日程,并很快得到了实施。

第三:水泥船在我国航海历史上存在了十多年之久!也充分证明那个时代我国人民不甘心落后,自强拼搏的精神。其实早在二战时期,西方国家就已经有了用水泥建造船舶的先例,由于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便很快被西方国家所淘汰。那个年代我们有信心能够超越西方国家,他们用水泥建造船舶所遇到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克服。为了表示决心,那个年代很多造船厂开始用水泥建造船舶。

从郑和下西洋的木质船舶,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水泥船舶,再到现在的钢铁船舶。我国的航海造船历史一步都没有落下。既然水泥船舶那么有优势,为什么短短的几年后就被淘汰,并且像没有存在过一样突然间消失了呢?

首先:用水泥建造船舶,本来就比较滑稽!那个年代虽然精神可嘉,但是实际操作中确实不可取。船舶一直在水中航行,水泥建造的船就得一直泡在水里。时间长了,水泥的坚固性就会下降。虽然水泥船耐腐化,受水里面类似于贝壳一样的浮游生物影响较小,但是水泥船的寿命实在太短了!并且只能在内河里航行,因为内河里没有太大的风浪!那个年代的水泥船如果航行在遇到大风浪,甚至能瞬间散架。船舶就是用来运输的,航行的区域有限,自然也就被历史淘汰了。

其次:我们平常看到的船舶航行的时候都是有一定航道的!水泥船也必须在航道里面航行。由于水泥船的固有弊端,很容易瞬间瓦解沉入河底。这个时候打捞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如果不打捞出来,时间长了就会堵塞航道,影响其他船舶通行。另外水泥船最忌讳的就是超载,现在钢铁船舶有韧性,多载重一些货物无所谓。但是水泥船一旦超载或者搁浅,甲板能和瞬间两半。另外水泥船相撞后,命运很唯一那就是下沉。而钢铁船舶相撞后会漏水,堵漏及时,不至于下沉。

最后:现在船舶不仅要求国内航行,还必须全球航行。而水泥船在长江里航行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根本不能去海里,巨大的海浪能够让它瞬间瓦解。另外现在航道越来越繁忙,船舶轻微碰撞特别普遍,而水泥船就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了。抗风浪性、区域性、不安全性、难以保养性、等等都是水泥船的弊端。虽然它见证了我国民众不甘心落后的,战天斗地的气魄,但是实际的弊端真的太多了,所以也很快被我国所淘汰,并且退出来历史的舞台。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了钢铁大国,航运大国,造船大国。再也不用为了钢材而发愁了。所以作为航海人我特别自豪!也深深铭记我们现在的航运之所以这么发达,完全只因为站在我们多人代先辈的基础上累计起来的。你们对于水泥船有什么清晰的认识吗?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万万没想到,家中保姆是个靠水泥船发家的土豪!

请了位阿姨,年纪不大,面相老实,穿着朴素,干活麻利。有一天偶然和她聊起化妆品,发现她随口说出的那些化妆品品牌基本都是自己舍不得买或者买不起的,这人肯定有故事,于是就和她攀谈起来。原来,她家曾经也有上百万现金,后来破产了,还欠了一屁股债,为了生计实在没办法,丈夫去工地干活,她找了这份工作。

她和丈夫两个人白手起家,经过若干年的打拼,终于买了条水泥船,夫妻俩一起在内河跑运输。没想到这块利润那么大,没几年他们就有了四条船,手上也有了上百万的现金。她自己也不用亲自跟船了,就安心在家做个富太太,所以在化妆品、服装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

后来不幸降临,接连沉了两条船,赔偿完货主损失后,家里的现金也没剩多少了。令人伤心的是没过多久又有一条船因为撞船沉没,自己的弟弟也在那场事故中死了。为了保证信用,这次搭上了家里的全部现金,还借了些外债用来赔偿货主的损失。剩下的这条船是他们最后的翻身机会了,于是夫妻俩又开始亲自押船。谁曾想刚还完全部的外债,船又发生了碰撞事故,夫妻二人还算幸运,都游上了岸。

这故事大概是20年前忘了在哪看到的了,故事中有两点令我惊叹的地方:一个是水泥船跑运输真暴利,一个是水泥船发生碰撞后也太容易沉了。

什么是水泥船?

水泥船就是用水泥与钢丝或钢筋建造的船,具有抗腐、耐久、材料易得、建造简单、造价低、易保养等优点。水泥船分为钢筋混凝土船与钢丝网水泥船两种。

钢筋混凝土船,就是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建造的船体。

钢丝网水泥船,用钢筋与钢丝做成船的骨架,然后涂抹水泥做成船舶。

水泥船建造史

1848年,法国人兰伯特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钢筋混凝土水泥船。早期的水泥船具有工艺简单、造价低的优点,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由于水泥船具有节省钢材的优点,在钢材紧俏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出现了建造水泥船的高潮,同时水泥船建造技术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1945年,意大利人聂尔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钢丝网水泥船。这艘船与同类木船相比,重量减轻5%,造价降低40%。这种新技术一出现,就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开始了大力发展。

到了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发现,无论如何改进水泥船的制作工艺,在钢材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水泥船的性价比始终不如铁皮船,所以就没有再大规模发展水泥船。

1995年,法国建造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趸船,该船的长、宽、高分别为220米、46米、16米,吨位达7万吨。

我国的水泥船

我国从1958年开始大力发展水泥船。当时我国各种工业原材料都很紧缺,尤其是各类生产建设工程都急需的钢铁,而快速发展中的我国对各类船只的需求量又非常大,这时候水泥船作为水运工具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水泥船的建造材料非常廉价,而且很容易生产,并且建造水泥船不需要很高深的造船技术,随便找几个泥瓦匠简单培训一下就可以造出来。造船过程也比较简单,只需要用钢筋和钢丝简单编出船的骨架,然后涂抹水泥,几天之后水泥一干船就建造完成了。

于是水泥船在我国被广泛用作渔船、农用船、沿海及内河货船、内河驳船等。中国的水泥船保有量排名世界第一,高达数百万吨。

今年63岁的瓜洲渔民老朱经历了从木船到水泥船再到铁皮船的更替过程,他对三者做了一下简单的比较。在老朱的印象中木船没有发动机,用的是桅杆,到长江捕鱼时使用风帆前行,没风的时候只能摇桨。

以前他们吃住都在船上,他小时候家里人多,有七口,他爸就把自己家的船造得比一般人家的大一些,估计有15吨左右,造船用材是杉木。即使是这样的大船,一家人在船上居住还是很拥挤的。同样是因为船太大,在没风的天气里至少需要三个人一起摇桨船才能行驶。

关于具体什么时间水泥船开始流行的,他已经记不清了,只能大概推算是70年代末。当时水泥船比木船和铁船的价格都低很多,水泥船大概要三四千,最便宜的铁船也得上万,所以渔民们纷纷选择购买水泥船。就这样到了90年代的时候,渔民们几乎全部都用上了水泥船。

水泥船不仅价格便宜,也比木船要大了很多,他家的船大概有三四十吨。他的船上设有客厅、卧室,地上铺上了地板,墙上贴上了瓷砖,空调、电视机等各种电器也都有,与岸上人家的房子差别不大。直到几年前,他们才换了铁皮船。

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2005年、2006年、2007年这三年,国家分河段连续出台文件禁止水泥船在河道通行,所以以前随处可见的水泥船消失了。国家曾经大力推广水泥船,为什么又突然禁止通行了呢?我们看一下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最大的水泥船“古田号”的审定意见就知道了。

古田号长105.2米,宽14.5米,排水量5773吨。1974年,古田号满载沙子和木材由福州驶往上海开始首次试航,并且满载小麦顺利返航。1977年,国家有关部门对该类船只给出的审定意见是船的优点很多,非常好,但是不耐碰撞,船太重,不宜推广。

内河航道比较拥挤,撞船事故时有发生,不耐碰撞的缺点就使得水泥船非常容易发生沉船事故。水泥船的造价很低,沉船的打捞成本远高于船的造价,那么谁还去打捞沉船?

随着水泥船沉船的增多,很多河段都出现了堵塞的情况,并且还出现了正常行驶的船只因为撞上河底沉船而沉没的事故。

当然了,也有水泥船噪音太大、影响河岸居民日常生活,发生漏油事故、污染环境,油耗较大、造成浪费等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使用水泥船只是我国在缺少钢铁的情况下的应急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钢铁产能已经非常充足,完全有能力建造足量的铁皮船,所以水泥船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因为水泥船就是畸形化的产品,或者更直白地说,就是新中国不断向钢铁化船只发展之前的一个过渡产物!

众所周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发明了木舟,进而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木舟又逐渐变成了木船,甚至发展成了排水量达几百甚至数千吨的海船。但直到近代文明之前,人类也始终没有摆脱这样一个束缚:造船的原材料,仍然是传统的各类木头!

木头造船,其实存在着很多的劣势,一方面,木头的防护力比不了钢铁,在各类碰撞中,木船的船毁率远比钢铁船只要高得多。而另一方面,长期的河水和海水浸泡,也让木船的腐蚀速度远高于钢铁船只。即便是重金打造的大型木制海船,在经历了十年八年的海上奔波后,基本也是不堪大用!

可当时的古人为何还要选择用木头做船呢?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缺乏钢铁冶炼技术,二是压根就没那么多的钢铁!

而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让钢铁冶炼技术得到了逐步解决,但冶炼技术再提高,在缺乏钢铁产量的情况下,巧妇依然难免无米之炊。至少对于1949年初期,正在大力开展工业建设的新中国来说,当时的我们就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全面建设推广钢铁化轮船,谁不想啊?可是看看1949年之后的钢铁产量,你还敢这么想吗?

要知道在冷战时期,一艘算不上海军核心的护卫舰,至少也要需要上千吨的上等钢铁。普通的驱逐舰,也至少需要三四千吨。而大型的上万吨级的远洋货船或客船,需要的钢铁数量则更多。可你看看新中国建国前,和新中国发展初期的钢铁产量,我们的钢铁能做多少艘船?又能制作出多少膄军舰?

更别说新中国的全方位发展,可不仅仅是造几艘轮船和军舰,军工、铁路、工业等各个行业的发展和扩建,又有哪一个区域不需要钢铁的需求?在这种七分八分之下,最后能分给轮船的钢铁资源,还能剩下多少呢?

而水泥船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出现的!

由于我们不能重走回头路,缺乏钢铁的我们不可能再拿木头去坐船,那在木头和钢铁之间寻找一种替代品,自然就成为了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轮船建设需求。而在各种选择之下,水泥船就成为了最好的替代品!

1、水泥船的优势在于,这样的船只只需要钢铁作为钢筋龙骨,其他位置的铺建可以由水泥来代替,这样节省了大量的钢铁资源!

2、而水泥的强度也远远胜过木头,腐蚀性和耐久性可以具备更高的优势!

3、而除了上述这些优势之外,至少在19世纪近代开始,水泥和钢筋混凝土一类的材料,早已经是市面上常见的材料。而制作木制船只的木头,可不是随便找块木头就能制作,而是需要上等的木材。在这样的比较之下,制作水泥船的材料,往往比制作木船的材料收集还要节省时间。

所以水泥船的出现并不是某国独创,而是从工业革命时期开始,任何一个国家都曾经经历过的事!

早在19世纪前期,在欧洲大力发展工业革命的时候,在缺乏钢铁的背景下,欧美各国就大量出现了水泥船。

而到了1949年建国前后,随着我们脱离了封建状态,也开始向工业革命时期发展时,纵然我们与欧美国家拉开了100年的间隔,但水泥船仍然成为了钢铁量产前的一种过渡化产品。

当然,作为一种替代产品,水泥船再怎么具备优势,它也比拼不了真正的钢铁船只。所以不管是欧洲还是我们,任何一个国家在造就大型轮船时,即便材料紧缺也会尽可能的选择钢铁。而为了节省资源,在小型船只的建造上,各国普遍的推广水泥船,水泥渔船、水泥拖船、中小型水泥运输船......总而言之,在小船的建造上,大家尽可能的节约钢铁,而节省下来的钢铁资源,则更多地运用到大型轮船或军舰身上!

所以上世纪50到70年代,我们在各地建造了数以千计的水泥船,但一般也只是数十或数百吨等中低吨位船只。建造的最大吨位的水泥船,是1974年建造的运输船古田号。该船以钢筋和钢网作为骨架,再用数量更多的水泥进行铺建,但这艘吨位最大的水泥船,其总吨位也不过3000吨而已。

而且由于水泥船跟传统的木船一样,仍然难以承受海上的风浪和冲击,因此,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的水泥船,通常也只能放在内河中行驶。

而随着最近几十年钢铁产量的扩大,水泥船基本成为了历史!


水泥船就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船体而成的,水泥船有许多优点,造价低,建造时间短,技术成熟,在早期航海时期,水泥船曾经风靡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淡出船舶的大家庭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水泥船船体笨重,航速慢,有效的载货比远低于钢板制成的轮船,说白了就是效率低,超级重的船体,却载不了多少货物。在钢材匮乏的年代,水泥船风行一时,但是这是拿超高的耗油量和极低的效率做代价的。

其次,水泥船的结构相比钢板船体的船太过脆弱,在抗击风浪和碰撞中安全性差,船体易开裂渗漏。

中国第一艘大型水泥船是1976年下水的“古田”号钢丝网水泥货轮,船体长100米,宽14.5米,吃水深度5.8米,排水量5778米,航速14.5海里,船体结构是单甲板、双层底、3个货舱,甲板的船底采用纵向骨架系统,主甲板以下全用钢丝水泥结构,上层建筑外板和烟囱等也采用钢丝网水泥制作。在1977年的专家评审会上,对古田号的使用性能做了如下结论:钢丝网水泥船具备水密性强、船身稳等长处,但具备不耐碰撞、船身重等弱点,因此不宜推广”,作为中国第一艘大型水泥船,在进行了第一次处女航后,便一直停放在福州的海边泊位上,最后被拆除。


中国现在不缺钢铁了,造船还是用钢质船牢固,大吨位千吨万吨。

当年本人当知青时驾驶过水泥船,经常被撞出一个又一个大洞,易修!用合好的水泥补上去就行了。

运载分重载(有货)前冲击力相当大,刹车以反转减速,易沉,掼性很难掌握,把对方船一撞一个大洞,空载船身高易被撞。在农村常拖化肥,农资(公粮,农药,红砖等……)。

加上水泥船不安全,公路胜干河道运输等等。


不请自来!

水泥船,在六七十年代的生产队时期,绝对可以箅得上,生产队的一大“功臣”!

因为在那个极度贫穷的年代,农业生产可没有象现在的这么多化肥和农药!农作物生长的营养成分,百分之九十左右都得以靠农家肥,而就算把农村所有的人畜粪便和河沟底部的淤泥,全部采集起来,依然无法满足全队农田里的农作物生长需求……!

没办法,社员们就把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向了省城!可是到省城那时候可没有这么宽敞的公路和运输车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生产队都考虑到了,要想把省城的肥料(黄粪,城河泥)运回来,最简便直接和最省钱的方法,就是釆购水泥船,利用人力拉扦走水路!要知道,就算我们这里离省城较近,最少也有七十里的水路……。

那个时候由于省城厕所里的黄粪,需要有计划地花钱买,而且那个时候的生产队都特别的穷,根本拿不出钱来买,没办法,农民们为了能够多打粮报效祖国,只能采取特殊的手段,夜深人静的时候——“偷”!

听我的大哥说,有一次派他下到粪池去掏粪,他脱掉棉裤,穿着裤叉下到池中,注(严寒的冬季),立刻被胺气熏的眼泪水直流,喷嚏一个接一个,而且屎坨子还擦的腿上的汗毛,齐痒无比!因为是屎坨子还不敢用手去挠痒!上面的人接着,并一担一担的往水泥船上挑,直到装满为止!装满后,还必须剩着黎明前立刻起航往回赶,为的就是躲避白天城市管理局的追查……!

当然当时的水泥船,还有另外一项任务,就是到省城的内河中去采集肥沃的城河泥,注(当时农村所有河沟底部的淤泥,都被抢采一空了,每条河沟底部一点稀泥都没有,人站在上面脚打滑,根本站不住脚)。将所有的水泥船装满后,还要通过人工拉扦的方式将船拉回来……!那种苦累只有过来人才知道!

当时在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当时是县)柘塘镇(公社)共和行政村(大队)李家村,有着一个力大无比的牛人,乳名叫:赵根子。

那时候生产队去一次省城,一趟最少要拉三四条五至七吨的大水泥船,并按排四五个壮劳动力拉扦!由于当时还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期,所以只要另外几个人每人出半斤米,煮上饭给他一个人吃,吃饱后,由他一个人负责把几条大水泥船拉到离家七十里外的省城!出米的四个人则在船中打牌娱乐……。

直到1980年,生产队解体后,当年生产队的大功臣水泥船,才被历史淘汰,退出了农业生产中了!那些水泥船最终的命运,卖的卖,被偷了的,还有很大一部分烂沉在古老的秦淮河底部了……!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农村除了耕牛,水泥船就是最大的生产资料。吨位也不大,一般只有二吨至七吨,五吨的最多。

那时的水泥船作用可大了,生产队卖粮,买肥,运输全靠它。

我记得那时到城市装运化肥厂的废水(氨水)就用水泥船。我们溧阳都到上海去装,都是用最大吨位的船去装(七吨)。一般配备三至五人,吃住在船上,有时就睡在安全仓里。那时的船没有动力,靠摇橹撑槁,还要拉纤,后来才装上柴油机。

水泥船的淘汰是必然的,因为水泥船的缺陷和安全隐患太多了。小型农用水泥船基本不用钢筋,都是用钢絲网,大中型的专业运输船才用钢筋。

水泥船不耐用,稍一不慎,就会破损,一撞一个洞,一条缝。安全仓里闷死人的事也发生过。船的甲板,夏天烫人,人在船上就象在蒸笼里,冬天冰冷,人就像在冰窖里。

到了九十年代,公路运输逐渐取代了水路运输。到了二十世纪,公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好,村村都通了公路。各种车辆也越来越多,水泥船的淘汰也就在所必然了。现在水上的专业运输船也都是铁船了。


可能现在年轻人不知道还有水泥船,在上个世纪70年代,水泥船曾全世界风靡一时,在国内也有十几年的历史,最先造水泥船的是法国人,后来其他国家也相聚建水泥船,水泥船建造简单,所需钢材少,节省不少材料,水泥船只需要把船身用钢筋打造出龙骨,在浇灌水泥,就成了一艘船!水泥船的鼎盛时期是在二战时期,由于战争,物资匮乏,各国的钢材少,为了减少造船资本,需要在内河运物资,都会用到水泥船!

水泥船自从我国建造开始,就广泛用到内河,沿海中小型的货船,内河驳船,农用船,渔船相关领域。曾经吨位最大“古河号”就在中国!水泥船在我国江河可以随处可见的时期,正好是我们最艰难的时刻,那时建国没有多少年,与苏联又交恶,由于国内许多物资需要运输,内陆河流众多,在国内缺乏钢材的情况下盛行水泥船!为了赶上西方国家经济,我们也是拼足了劲头,那时西方国家已经淘汰了水泥船,究其原因,虽然造价低,但是缺点却显而易见!二战时他们用水泥船是为了打仗,我们用水泥船是为了发展经济,目的不一样。我们从木船,水泥船,到现在的航母舰队,可以说是一步步艰辛史。水泥船也是当时数量最多,吨位最大的国家,先辈们的精神让人敬佩!

水泥船的缺点就是撞到礁石等坚硬的东西会开裂,所以在海上根本行不通,根本达不到作战需求,不仅如此,吨位越大的船,它耗油也最大,常常会出现漏油这种现象,中国的“古河号”从研究三年到运输货物,只在河里跑过一次,国家就决定不推广水泥船,这也就水泥船慢慢退出历史原因的一步!即便现在还偶尔可以看到,都是打鱼收网等用途。

水泥船在海上抗风浪小,只要进水,排水装置差,可能没几个小时就沉船了!船舶在航行时有航线,拥挤的进出港口,船体稍微碰一下,都有可能发生事故,毕竟水泥船不耐撞,水泥船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因为那时候铁船就已经问世一百年,使用水泥船是人们看重它造价低,在相比较木船,又实用得多,两者选其一,才出现了它十多年的历史!

如今我们有用不完的钢材,有自己的航母舰队,各种海上舰艇,从以前逼不得已用水泥船到现在,这是我们自己的历史进步!


我家还有很多水泥船在用,只不过现在都村村通了公路了,好多都不开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船舶也承载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也因如此水泥船也就走出了人们的视野,水泥船并不耐撞,而且修复成本很高。

船身也实在太笨重,也容易出现裂纹。时间长了,水泥的坚固性就会下降。虽然水泥船耐腐化,受水里面类似于贝壳一样的浮游生物影响较小,但是水泥船的寿命实在太短了!并且只能在内河里航行,因为内河里没有太大的风浪!那个年代的水泥船如果航行在遇到大风浪,甚至能瞬间散架。船舶就是用来运输的,航行的区域有限,自然也就被历史淘汰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