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而立之年未立,不惑之年仍或。年仅38岁的“神童”魏永康,天之骄子,一代神童,便昙花一现,流星陨落。是天妒英才吗?是命运弄人吗?显然这

而立之年未立,不惑之年仍或。年仅38岁的“神童”魏永康,天之骄子,一代神童,便昙花一现,流星陨落。是天妒英才吗?是命运弄人吗?显然这都不是,而是家长的错误的育人理念戕害了自己的孩子,葬送了孩子的未来和一生。魏永康短暂的一生说明:厚积薄发,才能走得更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作为家长,一定要懂得教育规律,依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制定科学的教育规划。千万不要拔苗助长,一曝十寒,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早期教育和培训。这样做的后果必将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事与愿违。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快乐,是孩子的权利。作为父母,要顺势而动,润物无声,从关注孩子身体健康入手,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成功。婴幼儿时期,多陪陪孩子讲故事,做游戏;儿童时期,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逐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早教心切,让孩子在不该学习的年龄过早地学习和参加培训。他们完全把孩子当成学习的机器和容器,没日没夜地灌输所谓的知识。幼年魏永康的“神”对许多家长和孩子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他缺乏自理能力,最终在没有拿到学位的情况下被中科院劝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醒醒吧,家长们,人生在世,并不只有考上“985”“211”才算成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给孩子一个健壮的身体,育孩子一个健全的心灵,不求早慧,但求早智;不求成才,但求成人。这同样不是成功吗?


曾经的“东方神童”魏永康创造了许多让无数家长羡慕不已的奇迹:4岁小学毕业,8岁初中毕业,13岁以60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然而,曾经的“神童”却因欠缺生活自理能力而被中科院劝退,38岁去世。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魏永康的一生说明: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欲速则不达。成功是什么?有人说,孩子学有所成考上名校;有人说,孩子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有人说,孩子才艺超群当上明星。而我说,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才是最大的成功。

现实生活中,无数家长受精英教育思潮的影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总会想当然的过早的对学生进行早慧早智的教育和培训:孩子还未出生,给胎儿听音乐讲故事;一到三岁,就开始教孩子学孩子背单词;刚上幼儿园,就让孩子开始参加各种培训班......

魏永康的童年正是如此:刚出生两三个月,妈妈曾学梅就开始教儿子识字,2岁时就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小学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曾学梅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她包下家中所有家务,照顾魏永康的生活起居,直到儿子读湘潭大学时,她也一直跟在身边“陪读”。

俗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正因为魏母包揽了魏永康衣食住行的一切,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大大下降。所以到北京学习后,魏永康什么也不会,由于缺乏母亲的照料,他无法适应、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在没有拿到学士学位的情况下,被中科院劝退。

中国国学讲究:厚积薄发。一个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长此以往,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终成正果。魏永康的成长历程恰恰反证了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害处:欲速则不达!

说到这里,不禁让芳草又想起我国北宋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散文介绍的神童方仲永。方仲永四五岁时,见物作诗,信口拈来。其父暗自窃喜,四处显摆。等到十二三岁,已和普通人没有区别了。一代“童星”,最后陨落。

冥冥之中,似有巧合。“魏永康”和“方仲永”都含有一个“永”字。他们都是所谓的“神童”,但结果并无二致:未老先衰,一事无成。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明白,孩子一生应该和必须拥有六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创造。

38岁,即便在任何一个时代,也是一个人一生如日中天,有所作为的大好年华。可是,命运多舛,时代赋予了曾经的“天才”“神童”以平庸和没落。随着光环的消失,他们最终会被时代和人们所遗忘。在身心健康面前,一切光环和名誉都是浮云,终将成为过往,没有永远。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家里洗衣做饭,扫地购物;让他们到野外嬉戏玩耍,捕蝶抓虫;让他们在学校游戏竞赛。因为他们是孩子,这是他们的天性,也是他们的权利,没有哪一个父母能够剥夺,能够截留。诚如是,孩子幸也,父母幸也,家之幸也!你同意吗?


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