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说这话的,是泰和县乌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肖志埔,“我们的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全县饲养量3000万羽以上,产值突破100亿元!”“泰和乌...

说这话的,是泰和县乌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肖志埔,“我们的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全县饲养量3000万羽以上,产值突破100亿元!”“泰和乌鸡有2200多年的养殖历史,但大多数人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乌鸡白凤丸的重要原料’这个层面。也难怪,泰和乌鸡变凤凰,也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 在浙江大学与泰和县合作设立的乌鸡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博士李文涛道出了第一个“秘诀”。“泰和乌鸡生长速度慢、产蛋量低是出了名的。过去,有些养殖户为提高它的生长速度和产蛋量,会把乌鸡和其他品种杂交。这让乌鸡口感和药用价值都降低不少。” 高标准配套设施一应俱全。“3年前,我们刚开始运营的时候,年产鸡苗260万羽。现在呢,年产2000万羽!用传统方式,一个人照顾3000到5000羽乌鸡就很了不起了。数量上不去,产业咋发展?如今,用现代饲养设备规模化养殖,一个人能管理1万羽以上,生产效率和养殖规模大大提高,成本一下子降了下来。”

来源:TOOM舆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