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立夏的来历和风俗和传说,立夏的来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月二的由来和习俗二...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立夏的来历和风俗和传说,立夏的来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月二的由来和习俗

二月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龙抬头,龙抬头在民间也被人们称为是春龙节,

相传,大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于公元690年,废唐改周,自立为帝,称周武皇帝。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却招来了玉帝恼怒,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却被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一个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

  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爆苞米花。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顺势一跃腾空,再降甘霖。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龙抬头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习俗

5月5日,今日立夏。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

今日14时47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立夏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定气法”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古人十分注重“立夏”的礼俗,旧时人们在立夏时举行“迎夏”仪式,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而“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秋分的由来及习俗

 

一、秋分的由来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从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二、秋分的特点      

 

1.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 “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2.江河开始陆续干涸。在这时期,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降水少的时段。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

3.“三秋”大忙季节。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 “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

    

     三、秋分的习俗

 

1.“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2.竖蛋。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3.吃秋菜。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4.拜神。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

5.送秋牛。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6.粘雀子嘴。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7.放风筝。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2021年9月23日于沈阳

对于二十四节气,我们并不陌生,除了刚过去的小暑,大家还能脱口而出哪些来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这首诗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那么你知道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吗?传说从前有24位神 仙,他们的任务是帮助农民实现丰收。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这些神 仙分工明确,工时清晰,他们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派别,每人工作15天,一年又一年地轮流管理人间。

春派第①个工作的是立春,立春的任务是让休息一冬的农民开始劳作,所以立春一到,人间就像解除了寒冷的封印,天气开始回暖,天气暖和了,农民就会想着劳作了。

但是,仅仅回暖还不够,还要让农民想要种地,于是雨水、惊蛰两位神 仙轮番来助攻,雨水负责给人间送水、灌溉土地;惊蛰负责唤醒蛰伏的小动物,让土地变得松软,适合播种。

做完这些工作就可以播种了吗?不,对于农作物来说,需要的阳光还不够,这个问题由春分来解决,春分一到,昼夜平分,白天的时间比以前增加了,现在就可以播种啦。

所以,对农民来说,真 正的春天是春分的到来,因为这时才能劳作。

春分过后接着是清明,清明是位仙女,她在任的时候,天气愈发暖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天地清洁又明净,把人间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怎么能只顾着美?神 仙的任务可是要协助农民实现丰收。这让谷雨看不下去了,小手一挥,给谷子下起了“快乐肥宅水”。

谷雨是春派的蕞后一位神 仙,谷雨之后就轮到夏派的神 仙登场了。

夏派的老大是立夏,新官上任三把火,立夏一任职,不仅比谷雨下了更多的雨,还自带雷电特 效,但是他偏爱南方,并未雨露均沾。

这使得北方的水分还是不够多,于是小满前来报道,北方的小麦被雨水一浇灌,“身材”开始变得丰 满。

饱满后的小麦会形成一条条麦芒,这是成熟的标志,代表着可以收割了,也就是芒种。芒种之后,北方的小麦成熟了,但是此时南方的稻谷还未成熟。

为了让他们更快地成熟,夏至赶紧来,将白天时间继续拉长,给与他们更多的阳光。

这还不够,小暑大暑两兄弟接着催熟谷子,就像两把火炙烤着人间,这也是一年之中蕞热的时候,夏秋作物开始旺盛地生长。

好了,今天先介绍春夏两派,明天接着讲秋冬~

#打卡挑战局##硬核新知科普#

本文立夏的来历和风俗和传说,立夏的来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